粉果,又称“娥姐粉果”,是广东省广州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娥姐粉果是用澄面和生粉做皮,用猪肉、叉烧、冬菇、笋肉、生虾肉、白糖、酱油、精盐、味精、白酒、胡椒粉、蛙油等做馅。每个粉果包馅六钱,要包得满而不实,形如榄核,捏口不留指痕,摇之有声。包好后,别具风味。
粉果虽与虾饺形状相似,但其皮与形状较虾饺略大,其馅更为丰富,另外,粉果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半煎炸,为煎粉果。
历史由来
在明朝已有关于粉果的记载。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平常则作粉果,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脂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荼蘼露、竹胎(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内,则兴茶素相杂而行者也,一名曰粉角。”可见,正宗的粉果,不是用澄面皮,不是用粘米粉也不是用糯米粉开水糊成团做皮,而是用蒸熟的米研成饭皮。只是这种传统的饭皮粉果在广东已经销声匿迹,仅在香港的陆羽茶室能觅其踪影。
有人称广式粉果为娥姐粉果,原来当中有段故事:话说当年广州西关是达官显贵集居的地方,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位来自顺德的手巧住家女佣,除了能打理家头细务外,更能烹饪名点美食。娥姐是一位来自大良的自梳女,有一天,主人请客,让她做几样细点。她琢磨再三,决定做一种别人没吃过的点心,粉果因此诞生。客人尝后,无不称奇,粉果在上等人家圈子里就越来越受欢迎了。后来,一座名号叫“茶香室”的茶馆老板得知此事,重金聘用娥姐为其制作粉果。老板为了招待顾客,特别为娥姐搞了个玻璃棚子,让娥姐坐在棚内制作粉果。并起名为“娥姐粉果”。这样,顾客不但可以品尝娥姐粉果,而且还可以看看漂亮的娥姐如何做粉果。于是,茶室生意越来越好,娥姐粉果也越来越出名了。
制作方法
材料:猪肉(四两)、红萝卜、肉(各三两)、冬菇(1/4两)、芫茜(一棵)、澄面(6.5两)、生粉(一两)、栗粉(1.5两)、盐(两茶匙)、清水(九两)、油(三汤匙)
调味料:盐(3/4茶匙)、糖(一茶匙)、生抽(两茶匙)、生粉(半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
一、冬菇浸透,与猪肉、红萝卜及肉一同切粒。芫茜洗净摘叶。
二、烧热镬,下油一汤匙爆炒各粒料,加入调味料拌匀成馅料。
三、澄面、生粉、栗粉同筛匀,清水及盐煲滚,熄火,倒入粉迅速搅匀,加盖三分钟取出。
四、加油将粉料搓至极匀,再搓成长条,分切小粒,碾成圆形薄片,包入馅料及芫茜一片,涂上油排于碟上,放入蒸笼内隔水蒸十分钟即成。
蒸制的粉果皮薄洁白,半透明,爽软滑润;而煎炸的粉果则色泽金黄,柔韧爽软,鲜香可口。两者都是广东人饮茶时的爱吃的点心,制作精巧,Q弹可口,令人垂涎。你更喜欢粉果还是虾饺呢?
来源
网络
编辑
珠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