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这四个字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写作于战国晚期,至今已被人们引用一千五百多年。
在现代社会,总有一些事情和现象,一点点地冲淡着这四个字。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尊师重教”,在当下是否已经越来越无足轻重,成为一个过时的词语了呢?
1
最近,一封小学老师的辞职信在网络上引起了讨论。
写信的人是河南驻马店西平县的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班里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和学生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
之后老师在群里道歉:
老师首先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并保证之后不会再把学生在校的任何学习情况发到群里。同时她还表示,自己每天课业繁忙,已经尽力做到照顾好每一位学生,仍有不足之处希望家长们可以理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恳求家长们不要因为一点问题就把自己告到教育局。
事情之后的发展令人意想不到,就在群里道歉的当天,这位老师给学校领导写了一封辞职信。信中说,“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家长早上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县教体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
这短短的一封辞职信里,满是一位老师的自责、惶恐和不知所措。
公布成绩本身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凡是上过学的人大都经历过老师在课堂公布成绩。重点表扬前几名成绩好的人,成绩特别差的也会进行点名批评,这在我们学生时代再正常不过。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代发展,生活过于安逸,现在的一些孩子似乎变得越来越“玻璃心”了,这和家长日常生活里的“娇惯”也有很大关系。一些父母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内里柔软的盒子,生怕被磕碰到。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替孩子做所有事情,即使他们犯错了也从不指责。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被培养成了“温室花朵”,稍有风吹日晒就枝枯叶败。
2
家长们的不满也可以理解,毕竟谁都不愿自家孩子因为不好的成绩而成为其他家长和孩子议论甚至嘲笑的对象。
但是因此要求老师登门道歉甚至要告发到教育局,确实有些小题大作。老师为此受到的伤害要比学生和家长大得多。辞职信中写到,“有家长在群里说当事学生收到了伤害,有自残的可能,我又感到深深的恐惧。”老师在纠正学生默写词语时,甚至设想出一种情况,“如果写错字的同学心灵受到了伤害,回家自杀了,或者若干年后自杀了说是因为我指出了他的错误才轻生的,我该如何面对自己?”
当一位老师开始为自己日常的教学感到担惊受怕,以至于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她身为教师的尊严就已经被消耗殆尽了。
3这件事前不久,另一位幼儿园老师则遭遇了“被威胁开除”。
成都金苹果爱弥儿幼儿园班上有位叫严某某的女孩打同学,老师将她单独安排座位的决定误发到了家长群里。
随后名为“严某某妈妈”的家长在群里要求老师立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严某某道歉,并嚣张地说“否则通知你们集团领导来给我解释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紧接着,“严某某妈妈”说,“老师已被学校开除”。
在这之后,“严某某妈妈”还在群内炫耀,严某某已被四川嘉祥外国语学校录取,且为内定生。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事后幼儿园方面发布声明称“没有老师被开除”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当事老师的尊严已经被践踏的体无完肤。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任何问题,却因对方是“严书记”女儿而受到威胁。师尊在权力面前显得那么脆弱不堪,没有任何地位。
4“尊师重教”当然不会过时。但在这四个字被动摇,被漠视的时候,老师、学校、父母孩子、以至于整个社会都需要做出反思。
只有这样,“尊师重教”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美德才能薪火相传,继续发散着它的光和热。
潮北京引领北京品质生活新潮流
看点推荐▼
→和美食在一起,就是《向往的生活》
→参加聚会酒精中毒送医人"拒绝洗胃"致死?
→最尴尬的不是强行加塞,而是毫无诚意的道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