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承办,成医院、首都医科医院协办的第二十二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于年5月21-23日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共有47个优秀壁报参与评选,其中《苦黄注射液对于新型组织工程肝构建的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第一作者:黄龙,通讯作者:段钟平)获得第三名。
《苦黄注射液对于新型组织工程肝构建的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是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肝衰竭与人工肝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段钟平院长团队开展的苦黄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基础研究的初步成果。
实验表明:苦黄可以改善药物引起的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其主要保护机制是苦黄可以通过抑制p38MAPK,增加PPAR-γ的表达,减轻氯丙嗪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了F-actin的破坏及BSEP和MRP2的内吞,减少有毒的胆汁酸盐在肝细胞内堆积,减少DR5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的死亡。
名医验方苦黄注射液(颗粒),源自医圣张仲景治疗湿热黄疸的要方“茵陈蒿汤”,后经中医肝病泰斗邹良才改良而得。由苦参、大黄、茵陈、春柴胡、大青叶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黄注射液(颗粒)具有良好的保肝利胆,降酶退黄的作用,是呵护肝脏的优选之品。
精彩回顾
“苦”恼酒精肝?有我莫彷“黄”!3.18全国爱肝日呵护“心肝”,“苦黄”相伴新发
苦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药物性肝损伤(内部学习资料)
让我知道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