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害人不是危言耸听!
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研究发现:喝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收益,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根本就不存在!而且,饮酒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中青年男性(15-49岁)死亡的头号凶手!数据分析显示,在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死去的多万人中,喝酒直接导致了万人的死亡,是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是全球饮酒致死最多的国家,每年有70万国人把命喝没了(65万是男性)!研究调取了版GBD研究中0万人的数据,样本量是目前为止关于饮酒的研究中最大的。研究团队对饮酒者的性别、年龄、饮酒量、饮酒频率等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彻底明确酒精对健康的危害。该研究结论很明确:酒精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在低酒精摄入量下,与健康相关危害的减少量远不及癌症等在内的其他健康相关危害的风险增加量。当然,喝酒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还要看喝了多少酒。如果每天的纯酒精摄入量在10克以下(一罐/瓶啤酒或者一小杯红酒),那么风险与不喝酒相比只会增加0.5%,但目前所谓的适量饮酒(20克),就会让死亡风险上升7%,再多喝风险就更是直线上升了。预期寿命与饮酒之间的关系虽然数据也证实,少量饮酒,能稍稍降低冠心病和女性糖尿病的风险,但这点儿收益,放到所有因素加起来的危险面前,就微不足道了。喝多少酒对健康的威胁最低时,结果也是:0!不喝酒,才对健康最好!最可怕的是酒精成瘾,一旦有了开始,戒断就变得无比困难。相当大比例的嗜酒者会坠入复饮深渊,成为酒精的“奴隶”,最终失去自我,失去健康,甚至是失去家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饮酒心理为什么会沾染酒瘾
1.好奇——“喝醉了是什么感觉?”这类情况主要存在于青少年饮酒人群中。青少年往往对世界充满好奇,且迫切地希望彰显个性、与众不同,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青少年处处要求以成人自居,看到许多长辈饮酒,便认为“只有饮酒才是大人样”,于是就模仿起来。而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如果受到他人的暗示或怂恿,或者为了寻求归属感而被同龄人影响,容易在明明知道酒精有严重危害的情况下,头脑一热地“试试就试试”。2.从众——“人家都喝,我不喝点多不合适”身边都是爱喝酒的朋友,有事没有事都喝酒。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周围的人突然都大笑起来,自己虽然很懵,也会不自觉跟着笑起来,这种从众心理同样体现在“劝酒”中,所以当你身处一个都喜欢豪饮的团体时很难“独善其身”,想不喝都不行。即使饮酒者第一次尝试酒精后没体会到“飘飘欲仙”的感受,甚至是非常反感,这并不见得他就能拒绝再次饮酒。与此同时,引诱者会给他不停灌输“再多喝几次就会习惯了、舒服了”的想法,把新的“倒霉鬼”拖入和他们一样的深渊。3、社交——“酒越喝越厚”大家普遍认为酒有联络感情的作用,社交场合中喝酒可融洽气氛,缩短心理距离,所谓“酒越喝越厚,钱越赌越薄”。有人有求于他人或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时,便借觥筹交错频频劝酒、敬酒,所以有了“感情深一口闷”的错误理解。4、好面子——爽快人喝爽快酒!受“把酒论英雄”封建意识的影响,一些人认为“能喝”就是好汉,酒量好意味着爽快,酒量差意味着认怂。常常把酒场变战场,以把别人灌倒为荣。很多人又特好面子,在酒桌上,很多人都会选择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来挣回“脸面”。5、寻求解脱——“借酒消愁”一些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如失恋、考试落榜、待业无助、人际关系等,就借饮酒来寻求解脱,以此消愁解忧,逃避现实。6、侥幸——“人家喝酒喝了一辈子身体一样好好的”在很多人心中,总认为命运会对自己网开一面。闯红灯的人那么多,被撞的未必就是我;熬夜的人那么多,未必下一个垮掉的就是我;抽烟的人那么多,得肺癌的未必就是我……因此,即使喝酒醉死的新闻层出不穷,正在喝酒的人也会认为自己是个例外,心存“不喝酒照常得肝癌”、“人家喝酒喝了一辈子身体一样好好的”的侥幸心理而照喝不误。7、养生——不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喝酒都是耍流氓虽然某种程度上,白酒能促进新陈代谢,具有活血通络,促进食欲,缓解疲劳,提神御寒等功效。但养生的朋友,却过分放大了这种功效。他们认为,只要喝了白酒之后,就能活血化瘀全身通透,气色红润有光泽,腰不酸腿不疼一口气可以上8层楼。于是,在这种实用主义者心理的驱使下,一日三餐都要喝。远离酒精做好心理防御
对普通人来说,远离酒精,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做好防御:1.掌握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受负性情绪困扰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适当发泄、找人倾诉等方式排遣郁闷情绪。如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拨打相关心理机构的热线电话。2.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面对酒精,千万不能心存侥幸。从一开始就无法抵御酒精的诱惑,又该如何熬过戒酒时生理脱毒和心理脱毒的痛苦?3.心理问题严重时,切莫讳疾忌医在心理健康、精神清晰的时候,我们往往能意识到酒精的危害,并做到主动远离酒精和相关诱惑。但当我们饱受情绪问题困扰,甚至达到疾病水平时,我们的精神壁垒就不再坚固,容易让“喝一口试试看”的念头乘虚而入。精神疾病是正常的疾病,心理困扰也是大多数人在不同时期都会发生的事情,主动去求助心理咨询师和专业医生,正是我们有勇气、有智慧、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不用为了看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而感到羞耻。应对复饮该怎么做
对于戒酒者来说,复饮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复饮是指酒精依赖者在戒酒治疗成功后,又因种种原因重新使用戒酒前所依赖的酒精或其他酒精的行为。戒酒者的酒瘾依赖性强、复饮率高是戒酒中常见且难以解决的问题。戒酒者在戒酒中心已经克服重重困难,走出生理脱瘾期。可一旦离开戒酒中心,复饮率仍然如此之高,说明了心理脱瘾既重要又困难。戒酒者往往形成了“我难受,就找酒精解决”的思维定势,即使生理上已经没有酒瘾了,心理上仍然对酒精存在依赖。但是酒精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人成瘾,让我们在无法解决现实困难和情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饮酒问题。1.戒酒者怎么做?对戒酒者本人来说,建立新的问题解决模式非常重要。可以尝试学习正念冥想等放松训练寻求内心平静,通过运动等方式发泄情绪,或找心理咨询热线寻求帮助,在出现情绪问题时学习与情绪共处,而不是冲动使用酒精。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我们要试着向家人和朋友求助。2.家人朋友怎么帮?酒瘾和上述心理定势一旦形成,单靠戒酒者本人戒断及其困难,此时,来自家人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就能发挥巨大作用。戒酒者会有面对负性情绪就用酒精解决问题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解决问题的资源,而社会支持是给心理赋能的重要资源。理解:家人要理解戒酒者受到酒精的影响,情绪控制能力稍差的现状,给他们更多的包容。家人可以通过多关心戒酒者的情绪变化,增加陪伴时间等方式告诉戒酒者,你不用通过饮酒来排解郁闷,我会陪伴和支持你。鼓励:家人和朋友要敏锐观察到戒酒者的积极变化,并对这些改变给予鼓励,从而促进戒酒者往好的方向努力。3、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仍然不能控制饮酒,请寻求帮助,与专业医生进行联系。医院戒酒
--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戳“阅读原文”自助挂号预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