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三伏天,很容易引发中暑,有些人会头晕眼花,有些人甚至会昏迷晕倒,小编总结了一点中暑的科学急救方法,请大家提前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而对于“极度中暑——热射病”,我们每个人更应该重视和警惕。
什么是中暑?热射病又是什么?
中暑后常用的急救方法
中暑后错误的急救方法
婴幼儿中暑表现及处理方法
预防中暑宝典
什么是中暑?什么是热射病?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01高温环境易导致中暑
日常生活中,中暑病死率可高达0%-70%。据研究,连续三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73%时最易发生中暑。同时,也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容易发生中暑。
0
易中暑的因素
大多数为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部分有散热障碍的也容易中暑,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痱子以及服用抗抑郁药物等等,都是容易导致中暑的重要因素。
03
热射病与一般中暑的区别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致死率高达70%。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大多数人都将“热射病”等同于一般中暑,“轻视”了它的严重性。热射病的突出特征(三联征):无汗
高温(体温升至40℃以上)
神志模糊
重度中暑各型的表现⑴热痉挛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
⑵热衰竭
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在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血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为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可出现呼吸增快、肌痉挛、多汗。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纳血症和肝功能异常。
⑶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体温温度可达41℃,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病人可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木僵甚至昏迷。
热射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临床表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血化验示高钾、高钙,白细胞计数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肌酐、尿素氮、丙谷转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增高,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初起,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以加快心输出量和呼吸频率,皮肤血管扩张,出汗等提高散热效应。
而后,体内热进一步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使体内热进一步蓄积,体温骤增。体温达4℃以上可使蛋白质变性,超过50℃数分钟细胞即死亡。
尸解发现脑有充血、水肿和散在出血点,神经细胞有变性;心肌有混浊肿胀,间质有出血;肺有瘀血和水肿;胸膜、腹膜、小肠有散在出血点;肝脏小叶有中央坏死;肾脏缺血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退行性改变。
常见的中暑(及热射病)的急救方法
01
搬运
如发现中暑者,应当迅速将其搬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脱离高温环境。
平躺中暑者,解开衣领裤带,以利其呼吸和散热。
抬高双脚,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0
降温
使用电风扇、空调,并按摩其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
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中暑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中暑者额头、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散热(蒸发散热)。
冰袋切忌直接置于心前区,以免引起心脏骤停。当体温降至38℃后,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03
正确补水
高温环境下感到不适时,请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六一散、等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补充流失的体液。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结果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导致肌肉痉挛。
04
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05
转运
轻症中暑人员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对已发生昏迷、高热、抽搐等症状的重度中暑者,必须立即拨打10,医院进行抢救。运送过程中注意为中暑者遮阴,并使用冰袋等降温措施。
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若中暑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若现场无人能做心肺复苏,应大声向周围呼救。
06
如何帮助热射病患者
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安置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0~5℃房间内,解开外衣,病人取平卧位。
迅速给病人降温,脱去病人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凉湿床单包裹全身;
监测病人的体温,帮助病人降温直到体温降到38.5℃(到这个温度时就停止降温,防止体温过低);
不要给病人喝水;
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
错误的急救方法自行服食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如果用退烧药来降温,身体对药物的代谢会加重身体的负担,药物的副作用更大。
过度擦拭酒精:不仅会刺激皮肤,使用过量甚至可能导致酒精中毒。
敷冰块、冰袋:过冷反而导致血管收缩而无法顺利散热。
浸泡在冷水里:体表血管遇冷急速收缩后,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急症。
涂抹感觉清凉的外用成药(如万金油):油性物质更不利于散热。
婴幼儿中暑表现及处理方法一婴幼儿中暑的观察
婴幼儿不会说话,遇到以下表现,家长应提高警惕:
体温达39~40℃时,出冷汗、皮肤湿冷;
皮肤发红、发烫,并且干燥无汗;
宝宝烦躁不安且哭闹,呼吸和脉搏加快,接着会显得很疲乏,甚至发生抽搐或昏迷;
较大的幼儿出现恶心、头晕,失去方向感,表现的昏昏沉沉,对外界反应迟钝。
二
婴幼儿中暑的处理
宝宝如有呕吐,应及时清理秽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将宝宝转移到阴凉处,脱掉衣服,用电扇或空调降低环境温度。全身用冷湿毛巾擦拭。不要用冰水或冰块使体温剧降,否则会使皮肤血管极度收缩,皮肤血液明显减少而无法继续排热。
每个10~15分钟给宝宝喂白开水,但不要给呕吐的宝宝饮水,以免加剧呕吐,频繁呕吐的医院。
温馨提示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最佳就寝时间是-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
3、谨防情绪中暑
相关数据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天会发生“情绪中暑”,使人变得心烦气躁、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日常生活应劳逸结合,清淡饮食,多饮水以调节体温,多吃清火的瓜果蔬菜等,给心情也降降温。
中暑后饮食禁忌★忌大量饮水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忌单纯进补
(相信专业的力量!!!在医生专家指导下,医院独家研制护肤品,让美丽更真实、让护肤更科学、让健康更有效!肌肤护理,医院护肤品,详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参考,不针对任何患者或病情,也不作为任何具体的诊断意见和结果判断。
觉得有价值,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点击左下方“阅读全文”,可了解更有价值信息)
天热溺水频发,教科书式的溺水抢救宝典在这!
40℃高温来袭:如何靠谱的预防中暑?!
不吹不黑:关于“冬病夏治”那些事展开揉碎说一说!
炎炎夏日下敏感肌生存指南!
其实老爸们也有更年期,只是他们不想说
献给不同年龄段父亲的健康指南!
了解后才不心慌:关于黄斑的那些常识问题
夏日高温:如何保证家里和车里的酒精类产品的安全?
天气一热,“油皮”的大型车祸现场又来了
被“这条龙”缠上能疼死个人!但预防其实很简单!
医院皮肤科主任送给仙女们的“夏日必备防晒攻略”!
一年了,她们仍然在感谢去年的那个夏天!
眼霜高贵却必不可少但大部分女性可能都没用对
全国爱眼日:医院眼科专家谈“干眼症”那些事
不吹不黑:关于“冬病夏治”那些事展开揉碎说一说!
这是一封来自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医院)的感谢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