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从事肝病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年,尤其擅长肝胆系疾病的辨证施治,在多年肝病临床实践中也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饮食疗法。本次我们继续分享池教授关于饮食疗法调治慢性肝病的经验第三部分。
饮食调配
医院主任医师池晓玲说,重视食物的搭配是中医饮食调治疾病的一大特点,食物搭配得宜则对身体有益,否则便对健康有害,其道理可以从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来理解。食物的五味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分别对人体产生不同的滋养调节作用。池教授主张肝病患者平素饮食应五味搭配得当,除非是在疾病发作期间用食物之偏来纠正或调理人体之偏,一般不主张太过、不及、偏多、偏少,否则就容易使脏腑之气出现偏盛偏衰,削弱药物的治疗作用,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正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体现:饮食得法,自然长寿健康。)饮食宜与天时相应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池教授认为,饮食宜与天时相应,因为人生天地之中,与天时相应,故在不同的季节,人体亦有不同的状态,而不同状态的身体也需要不同的饮食。从反面而言,处于不同季节、不同状态的身体,它与某些饮食也不相适宜,当避免食用。
如《金匮要略》所言:“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就是说,春乃肝木之气当令,脾气较弱,若食肝则肝气更加亢盛,脾气更加受其克乘而衰败。
所以脾胃病者,春食其肝,将有害而难愈,特别是此时如不注意饮食卫生,误食其因疫或因病而死之禽兽之肝,则更有大害。如果“非王时”,即肝气不当令之时,特别是秋季,金气亢盛而易克木,若再食肝以补之,就有助于肝气旺盛,免遭克乘,其病也就容易治疗了。
(《金匮要略》解释说:“春不食肝者,为肝气王(旺,旺盛之意),脾气败(败坏、败散之意),若食肝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
四季饮食调养方案
据此,池教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为慢性肝病患者制定了四季饮食调养方案。
如春季要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其饮食调养原则是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适应春季肝气升发、阳气发越的特点,此时饮食宜清淡可口,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
夏季饮食调养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顺应自然界阳气旺盛的规律,顺应阳气的生长,此时饮食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而当秋之时,为避免秋金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此时要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的规律,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宜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可多食酸、甘食物、滋润食物及黄绿色果蔬等以清热生津、养阴润肺,以防秋燥。
到了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人体的阳气也要顺应自然界规律潜藏于内,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并且也是进补的好时机。冬季进补宜以食补药补联合为宜,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万病一法总之,池教授认为,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美味佳肴,食之得当,既可爽口益身,乐神爽志,增寿延年,又可却病健体;食之不当也可招来灾难,罹患沉疴,非但无益,反损健康。因此,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或药疗,或食疗,或药疗食疗并进,或食物禁宜,应当辨证施之,充分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池教授认为,食物之养生、食物之禁宜、食物之治疗、药物之治疗不仅不可截然而分,更应有机结合而不拘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如此,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也应如此!
(长寿人孙思邈言:“夫为医者,当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所以,食疗是排在药疗之前的!)
未完待续(更多慢性肝病饮食疗法知识待续,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