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治消化不良试试这10种中成药
TUhjnbcbe - 2021/4/28 5:43:00
药物肝损害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有毒性,二是个体对药物的特异反应。前者主要与种类和剂量有关,后者主要与体质相关。中药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偏方、验方泛滥偏方、验方、秘方泛滥,这类方药常常违背中医理论指导,而且药物组成鱼龙混杂,有毒药物、超剂量现象比较常见。药材质量问题比如,是否为道地的中药材,炮制工艺是否精当,在生长、加工、炮制等环节是否受到污染,是否有中药农药残留等。同名误用中药同名误用、伪品混用也是造成肝损伤的重要原因,如将土三七误当做田三七使用。慢性肝病患者自身因素,如有慢性肝病、肝功能损伤、大量饮酒及特异过敏性体质等。有数据显示,约23.38%的患者发生肝损伤时合并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何首乌伤肝的原因如果何首乌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蒽醌衍生物大黄酚,所以盲目服用就会对身体产生一定毒性,主要表现为肝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在何首乌制剂造成的药物肝损伤中有73.2%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如违背中医理论错用生首乌、超常规用量、不当配伍、多药合用以及不注意监测肝功能等。何首乌的功效及用量何首乌生用可润肠通便,具有一定的肝毒性;炮制过后称为“制首乌”,具有补益精血、乌发的功效,肝毒性大大减小。在服用剂量上,单味饮片用量为6g~12g。在保健食品用量上,生何首乌每日不得超过1.5g,制何首乌不得超过3.0g。哪些中药使用不当会伤肝?番泻叶番泻叶有不错的泻下作用,但更适合急性便秘,一般用量在5~6克,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就会伤害肝脏。除此之外,畏寒喜暖、大便稀溏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番泻叶。大黄一些患者听信偏方会用大黄煮水治疗便秘,大黄含大黄素等物质,一般每次1~5克比较适宜,长期滥用会导致肝损伤。艾叶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等作用,有些患者会用艾叶茶或艾附暖宫丸等治疗痛经,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艾叶含有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会对肝脏造成损伤,甚至出现肝硬化等疾病。一般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如果症状未缓解要马上停药就医。苦参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造成的阴道炎与湿疹,如果擅自服用可能会耽误病情,甚至伤肝。白果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具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甚至引起肝中毒。如何避免中药肝毒性?正确认识中草药及其制剂的肝毒性,准确把握适应证,不滥用,不超剂量、超疗程使用。对警示有肝损伤风险的中草药及相关制剂谨慎选用。对于有慢性肝病基础、过敏体质或老年患者,用药期间要加强肝功能监测。要避免促进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如空腹服药、服药时饮酒等。吃肝补肝不可取一些肝病患者喜欢用动物肝脏补肝,动物肝脏铜含量较高,铜在肝及脑组织内积聚可引发相应病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28 5:43:00
木香顺气丸

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作用。用于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由木香、砂仁、香用、槟榔,甘草、陈皮,姜厚朴、积壳(炒),苍术(炒),青皮(炒)、生姜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孕妇慎用

2.忌生冷油腻食物。

3.本药宜空服用温开水送服。

4.本药为香燥之品组成,如遇口千舌燥,下心足心发热感的阴液亏损者慎用。

5.本药对气机郁滞,肝气犯胃的胃痛常走者效果好,不适用于其他证候的胃痛。

6.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胃痛加重或其他症状时,医院就诊。

山楂内消丸

具有开胃化滞,破气消食作用。用于倒饱吞酸,胸满气胀,肚腹疼痛,大便燥结。

由香附(醋制)、陈皮、山楂、麦芽(炒)、五灵脂(醋制)、清半夏、青皮(醋制)、莱菔子(炒)、砂仁、莪术(醋制)、三棱(醋制)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7点!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小儿、年老体弱者,主要表现为身倦乏力,气短嗜卧,易汗出。

3.本品不宜久服,服药三天后,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者,医院就诊。

4.妇女月经量多者慎服。

5.不宜与含有人参成份药物同时服用。

6.哺乳期妇女慎用。

7.孕妇忌服。

木香槟榔丸

具有行气导滞,泻热通便作用。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由木香、槟榔、枳壳(炒)、陈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醋三棱、莪术(醋炙)、黄连、黄柏(酒炒)、大黄、炒牵牛子、芒硝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半袋)~6g(袋),一日2~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4点!

.寒湿内蕴胃痛、痢疾及冷积便秘者慎用。

2.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3.忌食辛辣油腻、酸性及不易消化食物。

4.孕妇禁用。

人参健脾丸

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6、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健脾丸(浓缩丸)

具有健脾开胃作用。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由党参、枳实(炒)、陈皮、麦芽(炒)、白术(炒)、山楂(炒)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痛、水样大便频繁,或发烧。

3.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或手足心热,脘腹作胀,不欲饮食。

4.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医院诊治。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6.小儿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香砂养胃丸(浓缩丸)

具有温中和胃作用。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泛吐酸水。

由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实(炒)、豆蔻(去壳)、姜厚朴、广藿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忌生冷油腻食物。

2.胃痛症见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药。

3.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医院就诊。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长期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6.本品宜用温开水送服。

启脾丸

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由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炒)、炒山楂、六神曲(炒)、炒麦芽、泽泻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丸,一日2-3次;3岁以内小儿酌减。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7点!

.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2.婴幼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感冒时不宜服用。

4.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及腹胀重、腹泻次数增多者医院就诊。

5.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服用前应除去蟾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大山楂丸

具有开胃消食作用。

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由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脾胃虚弱,无积滞而食欲不振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槟榔四消丸

具有消食导滞,行气泻水作用。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

由槟榔、酒大黄、炒牵牛子、猪牙皂(炒)、醋香附、五灵脂(醋炒)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袋),一日2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7点!

.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人参或其制剂。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7.孕妇忌服。

保和丸

具有消食、导滞、和胃作用。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由焦山楂、半夏(制)、六神曲(炒)、茯苓、陈皮、连翘、炒莱菔子、炒麦芽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5点!

.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字医师指导下使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乳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医院诊治。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精彩回顾:

5种常用于风热感冒、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6种常用于消化不良、胃胀、慢性胃肠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中医治脚气用什么药最好十大中药偏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消化不良试试这10种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