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下图是一位女孩子,患病三年,出入精神病院三次拍下来的照片。从二十岁到二十三岁,并写下《双相日记》;也在日记写到,我希望的是,患有相同疾病的人,不要再因为某些定时炸弹,医院了,也谢谢大家这三年的陪伴。唯一遗憾的是,这是一位自杀离世的年轻人。
1、似花非花,似痛非痛
从抑郁症到躁郁症,这个诊断的转变中间耗费了四年左右。但是诊断出有抑郁症,大概已经有十年,那是在我初三的时候,花一样的年纪,却沉默的接受了这样的结果,我知道我是有问题的,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哪里出了问题,要不然我的生活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可是凭我那样稚嫩的年纪和经历,我无法确定这样一个问题,我恳求妈妈带我去做检查,检查的结果是重度抑郁。
我至今还记得医生说的一句话:
你那么年轻,为什么穿一身黑呢,把自己打扮的明亮一点是不是会好很多?
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特别喜欢五彩斑斓的花朵,即使我依旧爱穿一身黑。
2、我没有放弃我自己,请你也别放弃我。
要知道去抗争是很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和自己抗争,去和自己最亲密的人抗争,检查结果一出来,没有人相信我,这很正常,直到现在十年过去了,也依旧有人觉得我是矫情是脆弱。但是一开始来自母亲的质疑是很让人心痛的,一开始母亲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她倒掉了医生开的药,撕毁了诊断证明,她宁可相信我是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少女也不相信我是一个生了病的孩子。
接下来的生活简直就是一片混乱,病症带来的肢体反应和精神反应开始越来越明显,我开始明显出现害怕外界的反应,不敢去学校,面对人群我觉得害怕,连着三天我都躲在朋友家里不去学校,后来班主任找到了家里和我父母沟通,直到我前些日子回母校看老师,班主任说了一句:“其实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会选择你想要的,作为老师的也应该更关心你”我的眼泪不争气的就掉下来了。
中考失利,我进了一个全封闭的私立高中,没多久我就处于休学状态了,完全不能与外界接触,没白天黑夜的过,那是我最绝望的日子。亲戚开始质疑我:你就是不想读书,你就是想让你父母心疼你纵容你,你就是想偷懒,矫情。
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最后,成了我左手消散不去的疤痕。
故事二另一位是高中学生患者,他也在自己的记事本写到:
1、失去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
第一次住院,我真的害怕极了,到底会怎么样,是像电影里那样吗?
会不会有束缚带?
医护人员会不会很凶?
入夜吃了药的我,迷迷糊糊就睡了。清晨,我被来抽血的护士叫醒,年轻的护士似乎看出了我的恐惧,跟我说了声:“不害怕哦,不疼的,就是有点多。”
我看着针头刺进我的皮肤血液从针管溜走,我身体里的一部分就这么被带走作为分析,那会变什么呢?
我失去的,那部分会带给我怎么样的结果呢?
医院陪我做各项检查了,心电图、脑电图、各项B超、CT,这应该都是住过院的或者体检的日常检查吧!
我无非就是多了几项心理问卷,有些都是做了好几年题目都能背出来的那种了。
2、痕迹
去做医院柱子旁边有一大块污渍,我盯着看了许久,开始想象各种故事,在这样的场合里你总难免会幻想各种各样的情况,病人?恋人?亦或是……
越想越生动,我干脆就蹲在这块污渍面前了,直到被我妈拖走去做心电图。在医院晃荡的第一天,我才发现,有人在。
3、伤口和花朵
等待从伤口里长出花朵,大概我就会好起来了。
看完这两个故事,有一位家长跟我抱怨,“双相情感障碍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这个观点很片面、但是很不专业,那该如何正确认识双相情感障碍?
正确认识双相情感障碍在一位专家学者的描述疾病的书中《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写到:
双向情感障碍分为“Ⅰ型双向障碍”、“Ⅱ型双向障碍”;
Ⅰ型的症状表现为: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极度躁狂。
Ⅱ型的症状表现为: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轻躁狂。
正确识别
双相障碍是你所患上的某种疾病,而并不是你的人格。
逐渐接受这种诊断是一个很艰难的情感过程。
双相的心境波动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并且会改变你看待你自己和你身边的人的方式。患上双向障碍并不意味着你不得不放弃你的个性、希望和抱负。请你设法用看待糖尿病或高血压的相同方式来考虑有关双相障碍的问题。
这种疾病的最初起因受遗传因素(有双相障碍的家族史或至少是抑郁症的家族史)的强烈影响。
相形之下,在首次发作后形成的新的发作则受如下因素的严重影响:环境压力、睡眠障碍、酒精和药品滥用、不依从药物治疗计划以及其他遗传的、生物的和环境的因素。
双相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兄弟姐妹、父母和子女)罹患心境障碍(重度抑郁症、精神抑郁症或双向障碍)的平均比率为20%。如果你患有双相障碍,那么你将它传给你的下一代的平均几率为8%(如果另外算上重度抑郁症的话,那么这个几率为20%)。这个几率是较低的,并且与其他精神疾病的遗传率相当。
双相障碍的症状会在你一点儿也没有料到的时候复发。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即使你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控制了症状,但是你的生物学的脆弱性依然存在。请你记住,发现生活事件与你的心境障碍发作之间存在联系,并不意味着你应该为引发自己的疾病承担某种责任。积极住院治疗并非意味着其他人从现在起就开始管理你的生活。
相反,你的生活将会足够快地恢复常态,特别是如果你与医生成功合作制定出一项有效的出院后保健计划的话。住院治疗可以为你提供一次非常需要的休息或暂停,使你免受日常生活中应激源的困扰。
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有必要阅读类似有专业知识背景和行医经验的专家面向普通读者撰写的心理自助读物,是快速了解特定的精神障碍的方便途径。
如果早点去了解,认识你或你家人患上这种的疾病,那在与疾病共存、抗争、陪伴的路上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往期回顾戳文字查看链接▼精选▼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的“跷跷板”生活
怎样正确对待焦虑与抑郁
「真实案例」一位癔症患者的康复故事
妈妈走之前说了一句话:“你爸心重,好好照顾你爸,让他好好活着”
怕秃头、怕体检、怕断网…压垮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啥?
▼精选▼住院三天,奇迹般康复了!刘女士详细诊疗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强迫症
做时代典范?创百年品牌你如果有精神疾病的问题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