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市民對防疫用品的需求急升,但坊間亦屢屢傳出有劣質產品的出現,不僅防護作用的效果成疑,甚至對人體還可能產生傷害。
消委會今年3月11日至13日在6個不同地區(荃灣、沙田、觀塘、旺角、北角和銅鑼灣)的藥房購買了24款消毒酒精樣本,並委託本地一間實驗所進行酒精成分及容量測試。
測試發現6款樣本含有甲醇,近8成的樣本酒精濃度比聲稱低。另外,近7成樣本的實際容量比聲稱低,差異最大的1款比聲稱少了逾20%。
6款樣本含有毒甲醇是次測試的24款消毒酒精樣本,價錢介乎9元至98元,當中8款成分標示為「IsopropylAlcohol」(異丙醇),5款標示為「Ethanol」(乙醇),餘下11款樣本沒有標明酒精名稱,只以「消毒火酒」、「酒精」、「Alcohol」或「Rubbingalcohol」標示。
測試發現,有6款樣本檢測到微量甲醇,濃度介乎0.%至0.%,包括:
甲醇是一種含有毒性的有機溶劑,進入人體後可導致中毒、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代謝性酸中毒,長期吸入甲醇有可能導致失明和腎衰竭。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毒性數據,甲醇的建議安全攝入量約為每天0.5毫克/公斤,即一個7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應該吸入或飲用超過35毫克的甲醇。
如果按本測試中甲醇含量最高的樣本計算,則相等於大約毫升才會超出世衞建議的安全水平。
雖然該6款檢出甲醇的樣本的甲醇濃度不會引發急性中毒,但由於產品的標示用途是消毒,在洗傷口過程中,酒精有機會直接進入血液,亦有可能從皮膚或呼吸攝入,長期使用有機會造成慢性中毒或引致健康問題。
另外,部分消費者或利用該類消毒酒精自製搓手液或用作日常家居清潔,吸入酒精機會及份量會提升。
18款酒精濃度與標示不符一直有消息指,濃度在75%的酒精最適合大家防疫消毒,所以坊間售賣的消毒酒精基本上都以75%的濃度為主。本次測試中,有22款標示酒精為75%,1款標示為70%,另有1款標示為95%。
測試結果顯示,標示75%酒精樣本中,有16款乙醇及異丙醇含量不足75%,當中3款樣本的實際酒精含量更少於70%。而標示70%及95%的酒精樣本的實際乙醇含量分別只有65.7%和89.3%。
根據世衛指引,一般醫護使用的消毒液需要60%至80%的乙醇或異丙醇才能有效殺死細菌和病毒,但酒精濃度太高亦不代表更有效。
有研究指若使用%純乙醇或異丙醇消毒,酒精和細菌的接觸時間太短,加上沒有水分作催化,故不能通過溶解細胞壁的質膜而殺死微生物。不過,若酒精含量太接近60%,當打開產品後酒精便有機會揮發後,使用時亦或會影響功效。
消毒酒精在目前仍算是「剛需」防疫產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購買及使用時注意以下事項:
1.留意包裝上的資料說明,包括生產日期及有效日期;
2.避免選擇來歷不明及資料不詳的消毒酒精;
3.光顧信譽良好的商戶及有信譽品牌的消毒酒精;
4.切勿靠近熱源或火源;
5.切勿吸煙;
6.不應在高溫環境下使用;
7.使用後必須立即把容器瓶蓋關緊;
8.不要把酒精放在小朋友能夠觸及的地方,以免發生意外。
消委會亦強調,切勿嘗試網絡上流傳的用燃燒方法分辨甲醇、乙醇及異丙醇的方法。消委會指,甲醇、乙醇和異丙醇都是非常易燃的有機溶液,燃燒時有機會造成火警或引致嚴重燒傷。所以消費者在家居使用酒精時,應該注意遠離廚房或有明火的地方,特別在使用酒精噴霧時更要小心。
如果消費者對使用中的消毒酒精的成分有懷疑,應立即停止使用,以及向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及海關求助。
資料來源:消委會、明報、頭條日報、香港0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