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名中医小锦囊
TUhjnbcbe - 2020/11/29 11:24:00

立秋后做好这几点

秋冬少生病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又名交秋,代表暑秋交替的意思,预示着暑热渐退、秋季到来。这个时节该如何养生呢?医院中医科主任胡建民副主任医师来说一说。

胡主任说:“立秋养生的原则是重在‘收’与‘养’。古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立秋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体也要顺应自然,避免大量出汗和体力消耗,收敛肺气,调整情绪,预防感冒。”

增酸少辛敛肺气

立秋后尽量少吃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可以收敛肺气防秋燥。

按摩养生防秋疾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稍不留意很容易感冒。预防秋季感冒有两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擦迎香和晨起浴面。用双手大鱼际(拇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处反复擦动次,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动次。

情绪养生收悲绪

夏秋之交,随着气温下降,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也开始减缓,一时的内分泌紊乱很容易造成情绪低落。此时要做好心理调节,多和朋友家人交流,莫让自己陷入到悲秋的情绪当中。当感到情绪低落时,积极运动是排解的好办法,比如慢跑、散步、登山等。

胡主任提醒大家,天干气燥,要学会减轻压力、放松情绪。尽可能保证夜间睡眠充足,并坚持午睡,做到劳逸结合,切忌过劳。

胡建民:男、63岁、本科学历、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中医科主任。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

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多种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性胃炎、肠炎、胃溃疡、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功能异常、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结石、肾病综合症、前列腺炎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神经性头痛、失眠、脱发、妇女月经不调、男女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皮肤病、老年性疾病的调理等,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并可进行健康咨询指导和膳食调养等。

联系,

韩燕妮:女、41岁、本科学历、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感冒、咳嗽、脾胃失调、失眠等内科多发病常见病及各种痛症,擅长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调理,以及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调理。

联系

段绍华:女、29岁、本科学历、中医执业医师、针灸推拿专业。

擅长:利用埋线、针灸、中药塌渍、中药熏蒸、中药穴贴、针刀、中医中药口服配合外用等特色疗法治疗疾病,如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慢性胃炎、痛经、失眠、外伤后遗症等常见病。

联系

吕少娇:女、32岁、本科学历、中医执业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士学位。

擅长:运用针灸、穴位注射、中药封包、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等诊治疾病,擅长颈肩腰腿痛、术后疼痛、头痛等各种疼痛、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瘙痒症等的治疗。

联系

刘容衬:女、26岁、中专学历、康复治疗士。毕业于广州卫生学校,曾在伟娟门诊、医院工作。

擅长:推拿、关节复位、拔罐、艾灸、中药穴贴、毕业后一直从事脊柱相关疾病诊治,在临床上熟悉掌握“三步定位诊断”,运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颈椎腰腿痛。

曾在广州医院进修。

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中医小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