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他吗?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34岁的张胜(化名),至少十多次在东坡区城区饭店等消费场所消费后无故拒绝支付费用,多次被警方行政拘留。年4月,他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拘留。转眼三个月后,不知悔改的张胜又于7月14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一酒吧消费了香烟、酒水后,再次无故拒绝支付费用。
一方面平时是个好人,爱干活,勤快,乐于助人;一方面是喝了酒后无钱多次吃“霸王餐”,以及醉酒后的胡言乱语、打骂父母妻儿等行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狗都不如”),在张胜这个人身上,以有没有喝酒为界限的两面人生,让人唏嘘。
醉酒不但伤身、可能导致意外死亡事故,还容易误事、闯祸。古往今来,因为喝酒醉酒导致身体严重受损,以及误事出事、闯祸的可谓是数不胜数,故民间有“酒是穿肠毒药”一说。
家人的多次规劝,自己也无数次痛哭流涕表示要改,但张胜却依然屡悔屡犯,以至于家人对他失去了信心,这些情况,说明张胜已经有了很强的酒瘾,患上了“酒精依赖症”。事实上,已经形成症状,已经形成酒精依赖的酒瘾者,光靠家人的规劝,自己的戒酒决心,是很难把酒瘾戒掉的,需要配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进行戒断脱瘾。
应该说,从新闻中的报道来看,张胜本质上还算是一个好人,只不过是酒瘾害了他,也并非没有挽救的余地。家人在他屡悔屡犯,对他失望至极之余,有没有想过他戒不了的酒瘾也是一种疾病?有没有想过送他到精神心理科进行戒断治疗?其实,无论是酒瘾,还是赌瘾、网瘾等,一旦生活中的某种嗜好上了瘾,往往就已形成了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单靠个人的意志和家人的规劝,是很难改正的,需要精神心理科的医生介入帮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精神心理知识的缺乏,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家属把上瘾者屡教不改、屡悔屡犯单纯归咎于个人的意志问题;亲人,朋友,邻居把精神焦虑抑郁患者归于想不开;家长把不愿说话的孩子只归于性格等等,而这种由精种心理知识缺乏带来的误解与偏见,显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大力普及精神心理卫生知识,让更多人掌握基本的精神心理知识,能正确对待精神心理疾病。再就酒瘾而言,个人怎么戒也戒不掉的酒瘾,和戒不了的烟瘾一样,也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希望张胜的家人能认识到这一点,尝试帮助其进行戒断治疗,借助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治好他的酒瘾,让好人与多次吃“霸王餐”,不再合成一个矛盾体。
另外,由于吸烟会危害到别人健康,威胁到公共安全,很多地方对戒烟都很重视,医院里设有戒烟门诊,但却没有戒酒门诊。实际上,酒瘾的公共危害也很大,如酒驾、醉酒闹事等,也需要高度重视,医院设戒断门诊,方便酒瘾者戒断治疗,让其不医院进行戒断治疗。
作者叶建明
编辑余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