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疫情下的心理保卫战对抗十倍于常的焦虑
TUhjnbcbe - 2024/2/28 9:31:00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毅通讯员李俊

截至2月11日24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例,死亡例。

数字背后,是悲伤、牵挂、焦虑、恐慌。

据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基于全国范围份调查问卷统计,虽然97%受访者对成功控制疫情充满信心,但半数以上仍有不同程度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

为了疏导疫情中公众产生的心理问题,全国上千名心理咨询师加入对抗焦虑和恐慌的战斗之中。

十倍于常的“焦虑”

2月6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室里,咨询师林女士正在接听电话。1月23日“封控”后,热线繁忙得从所未见。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室里,咨询师林女士正在接听电话

该中心的“心心语”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已经开通24年。

“现在来接听量增加了十倍。”林女士明显感觉,病毒绝不仅只危害肺。

两周时间,热线已接到大约个来电。最多一天,来电量近个。原有的一条线路不能满足需求,中心正在利用网络平台扩大接听量。

平台背后,是中心紧急招募的心理咨询师。这些志愿者经过筛选,遍布全国,分组轮班,24小时在线。

担忧出行、食品和口罩的供应、就医;看到疫情相关报道及其他人草木皆兵情况而引发自身恐惧;害怕被传染,从而产生心慌、胸闷等身体反应……

中心曾梳理最初的个来电,归纳发现来电者咨询多的25个问题,而上述三个问题最普遍。

来电者中,有疑似患者及家属,他们因无法住院而担心、绝望、愤怒。有一线医护人员,巨大的压力让他们焦虑、委屈、内疚、自责。还有在外地的武汉人,他们因遭到拒绝、歧视而伤心无助,感觉愤怒委屈……

林女士说,最极端者,甚至想主动感染肺炎然后死去。

该中心另一项问卷调查分析也与来电统计结果相似。

1月27日至30日,该中心在全国范围收到有效问卷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77%的人担心自己感染新冠状病毒;89%的人担心家人感染。

统计还显示,28%的调查对象最近一个月入睡困难,更有10%人最近一个月做噩梦,梦境内容与病毒感染、连累家人、医院接收、死亡等有关。

林女士说,疫情让人们心理处于应激状态,产生心理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但只要让他们将情绪发泄出来,心中的压抑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

“主要工作就是倾听。”林女士说,心理咨询师的专注倾听,疏导求助者的心理,利用求助者身边的资源给与求助者帮助,能够帮助到求助者。

看不见的眼泪

全国道德模范、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董明也参加这场“攻心战”。

她加入武汉市的一条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志愿者,每天早9点到中午1点,在线提供心理疏导。此外,她还要用个人的号召力,募集急缺的医疗物资。

电话那头的声音讲述着各自不一样的经历,但主题都是疫情。

一对夫妻曾给董明打他们两人已经双双疑似感染,在家隔离,为了让在国外的孩子不担心,他们没告诉孩子自己病了,每次自测完体温,两人还要将体温仪甩几次,直到汞柱回到37℃以内,才敢拍照发给子女。

听到这样的事,董明会流泪,但职业规范要求她不能让对方发现。

董明说,武汉已经很久没经历如此大的磨难。这次的疫情,病毒看不见,人人自危,城市也封闭了出城通道,市民也被要求尽量不出门。这种环境,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恐慌。

眼泪更为这座城市而流。

黄鹤楼下如织游人不在,东湖畔的梅花只能孤芳自赏,千万张餐桌前年味全无……

想到这些,董明心情就沉重,也偷偷的流过好几次眼泪。不过她依旧满怀希望,相信疫情最终能被消灭,她也把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下的心理保卫战对抗十倍于常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