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忌饮酒过量:古书中记载“饮酒莫教大醉,大醉伤神损心志”。如高血压患者,饮酒过量有导致脑出血的危险。因此,饮酒要适可而止。一般酒精(乙醇)的中毒量为70-80毫升,饮白酒的一次量不宜超过50毫升;啤酒不宜超过-瓶。节日欢聚,亲朋好友之间也不要勉为其难或互相争“雄”。
(2)忌“一饮而尽”:饮酒过猛,酒中的酒精会使大脑皮质处于不正常的兴奋或麻痹状态,人会失去控制,动脉硬化患者甚至会出现脑血管意外。
(3)忌空腹饮酒:空腹饮酒,特别是高浓度的酒,对口腔、食管、胃都有害。实验表明,空腹开怀畅饮只要达30分钟,酒精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便能达到高峰。埋头喝闷酒或饮赌气酒都是容易醉倒的。所以在饮酒前先吃点食品,使体内分解酒精的酶活力增强,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4)忌喝冷酒:喝酒为什么要烫?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除此还有醛。饮酒过多会引起酒精中毒。醛虽然不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但对人体的损害要比酒精大得多。醛的沸点低,只有20左右,所以只要把酒烫热-些,可以使大部分醛挥发掉,这样对人身体的危害就会少一些。
(5)忌饮掺混酒:酒分为发酵酒(如黄酒、啤酒)和蒸馏酒(如白酒)两种,在体内的反应不一样。发酵酒酒精含量少,但有质杂,如与酒精浓度大的蒸馏酒混饮,易引起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而且易醉。
(6)忌酒与汽水同饮:有人习惯将白酒和汽水掺和饮,这对健康是很有害的。白酒一般都含有酒精,当酒和汽水在人体内掺和以后,会使酒精很快散布到人的全身,并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人的肠胃、肝脏、肾脏器官都有损害。它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酶的产生,而且患有肠胃病的人如饮酒后又大量喝汽水,还会造成胃和十二指肠大出血。血压不正常的人可因此促使酒精迅速渗透到中枢神经,导致血压迅速上升。因此,在饮白酒时切勿与汽水同饮;也不能先喝汽水再饮白酒;饮酒后,更不能用汽水来解酒。
(7)忌酒后立即看电视:现代科学证实,酒中的甲醇能使视神经萎缩,严重的可导致失明。看电视可使视力衰退,饮酒又损害视神经,两者同时进行,对视力大有损伤。因此,饮酒后勿急于看电视,老年人尤应注意。
(8)忌睡前饮酒:睡前饮中等数量酒精,可出现严重呼吸间断,危害健康。如果在睡前饮酒,一般均经历睡眠呼吸暂停,这种暂停将持续10秒钟或更长一些,常常是两倍于不饮酒者。而呼吸暂停若发生多次,则可导致高血压,甚至心脏破裂,心功能衰竭。专家还警告,睡前大量饮酒,长时间会导致成人突发性死亡。
(9)忌酒后马上用药:饮酒后,酒精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开始有短暂的兴奋作用,随后转为抑制作用,使大脑神经系统的反应性降低,如果此时服用镇静、催眠药,或者具有镇静作用的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氯丙嗪、苯海拉明等)及含有上述成分的感冒药(如克感敏速效伤风胶囊、维C感冒片等),就可能因酒精和药物的,甚至造成死从重抑制作用而导致血压下降心搏减慢、呼吸困难,甚至造成死亡。据报道,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是因为酒后服用催眠药导致猝死的。
(10)忌美酒加咖啡:有歌唱道“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其实酒与咖啡同饮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饮酒后,酒精很快被人体消化系统吸收,并进人血液循环系统,直接影响胃肠、心脏肝、肾、大脑和内分泌器官等的功能,造成体内新陈代谢的紊乱。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大脑。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如适量饮用,具有兴奋提神和健胃的作用,但饮用过量时同样会引起中毒。如果美酒与咖啡同饮,就如同火上浇油,会使大脑由极度兴奋转入极度抑制状态,使血管迅速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加大心血管负担。此时造成的损失是单纯饮酒的许多倍。
(11)忌啤酒冷冻喝:有些人喜欢将啤酒存人冰箱里,觉得冷后再喝清凉、爽口,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一般啤酒在2度时就会结冰。啤酒中含有大量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糖类。溶解在酒中的蛋白质就会分解出来,凝固成沉淀物,使啤酒变质,啤酒最好保持在12度左右的温度下为宜。
(12)忌上午饮酒:人在午的活动量大,故促使肠胃吸收活动也加快。此时饮酒,由于酒精被吸收很快,使血液中含酒精量迅速提高。经专家研究发现,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变化速度与时间有很大关系。凌晨二时到中午十二时,酒精在血液中存留的时间较长,酒后酒精浓度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较慢,因此对中枢神经的刺激较强。而下午二时到午夜十二时,血液中酒精浓度的下降速度较快,对中枢神经刺激较小。结论是,上午饮酒易醉。因此,嗜酒者,最好上午少饮或不饮酒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