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喜好“托古自重”,提及酒的起源,必定是要追溯到上古时代神农氏的身上,这自然是难以考证。不过我国酒文化确实历史悠久,龙山文化遗址中曾出土大量陶制贮酒和饮酒器具,表明最晚在年前,我国先民就已经学会酿酒。
其后数千年间,酒的品种不断丰富,酒文化经过岁月的沉淀也变得愈发厚重,逐渐与民俗、文学、科技、礼仪等众多元素相融合,成为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宋代是封建社会中各类文化全面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酒与诗词相互碰撞,迸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众多文人墨客通过酒文学呈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而在字里行间又将宋代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推动了酒文化的发展。
酒与诗词百态
于宋人而言,日常饮食、交际宴请、馈礼酬答都离不开酒,上至皇室贵族下及平民百姓都热爱饮酒,其中尤以文人为最,他们不但从酒中寻求欢乐和刺激,还常常把酒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比如文赋、诗词。
酒是宋代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是文人感物抒情的媒介,酒能使人的大脑皮质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的状态,催化出灵感。正如苏轼《和陶渊明饮酒》所写的那样“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在酒的作用下,诗人能够冲破内心的藩篱,肆意畅快地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抒发难以寄托的愁绪悲苦,同时酒本身也成为一种审美对象而被诗人吟咏歌颂。
苏轼《水调歌头》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酒后与浩瀚无际的天空对话,寄托对圆满亲情的眷恋和对个人前程的思考;晏殊《浣溪沙》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句,通过去年饮酒纵歌与今日之境相对比,感伤年华的飞逝,暗寓怀人之思。
感伤离别、思念家乡也是诗人饮酒赋诗时最常表达的情绪,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张孝祥的“佳节重阳近,清歌午夜新。举杯相属莫辞频。后日相思,我已是行人”李清照的“故乡何处?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皆是此间佳作。
两宋的政治状况也是诗人酒后最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