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无鱼之困:再不保护鱼类基因库将无鱼可吃
近日,据媒体报道,长江正面临鱼类种群下降、品种减少的问题。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从年的42.7万吨,下降到了如今不足10万吨。
长江曾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以鱼为食的长江生物链顶层江豚的数量已经减少到一千多头。
著名鱼类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表示,鱼类在人工养殖时,必须不断补充野生的鱼卵资源进行繁殖饲养,而长江鱼是四大家鱼不可或缺的基因库,如果不保护好鱼类基因库,将来我们就真的会面临无鱼可吃的局面。
深市五大指数调整样本股:华谊兄弟、华大基因被部分指数剔除
12月2日晚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宣布,根据指数编制规则,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深证和中小板指等深证系列指数实施样本股定期调整。本次调整将于12月16日正式实施。其中华谊兄弟、华大基因被部分指数剔除。
华大基因案二审判决:金微文章内容并无明显不当
12月8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对“华大基因起诉记者金微”名誉侵权案作出终审判决。二审法院认定:“金微文章内容并无明显不当。”对此,金微表示欢迎,这较一审法院判决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年10月26日,记者金微撰文《华大基因被罚!14万孕妇基因已流到国外,细思极恐》,对华大基因联合国外机构研究中国人基因提出质疑。
贺建奎论文手稿遭曝光披露基因编辑婴儿不为人知的秘密
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人士向《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TechnologyReview)》杂志发送了贺建奎的一份未发表的论文手稿的副本,该手稿副本描述了制造去年在中国出生的首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的实验过程。这份手稿显示了他在制造露露和娜娜时忽略了伦理规范和科学规范。年12月3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首次公开了该手稿的摘录。
中国科学家发现:基因编辑阻断高胆固醇血症家族遗传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2月5日披露,中科院院士黄荷凤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团队合作研究率先发现,利用体外基因编辑技术可部分修复相关基因突变,使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成为可能。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Circulation期刊上。
大脑衰老或是这个基因在作怪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脑衰老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人员利用来自4只年轻猕猴、3只老年猕猴44个脑区的个转录组数据,研究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大脑老化的潜在分子遗传机制,并找到可能导致大脑衰老的新标记基因。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基因组生物学》上。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和山大合作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F蛋白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拓扑相关结构域(TAD结构)有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医院新发现3个心脏猝死基因从发现到被公认花了整整十年
12月7日,国内著名基因诊断专家、医院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表示:目前全球发现心脏猝死三大主因明确致病基因余个,其中有3个猝死基因是医院新贡献的,这3个基因分别为COL5A1、COL5A2和TSR1。而这3个基因从发现、论证到公开发表,到被世界公认,他们花了整整10年。
研究人员开发高质量基因组组装软件
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梁承志研究组开发的高质量基因组组装软件HERA在《自然通讯》杂志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梁承志组最近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利用单分子测序长片段进行基因组复杂区域组装的新方法HERA。在现有软件组装的基础上,HERA能够大大改进基因组序列的连续性并减少了组装错误。
河北农大为棉花定向育种提供精准标记和基因资源
不久前《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专项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河北农业大学马峙英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解码陆地棉纤维品质和产量的遗传秘密”位列其中。该专项研究报告认为:此项研究为棉花重要性状定向育种提供了较为精准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标志着我国在棉花核心种质重要性状表型、新基因发掘等领域跃居国际领先行列。
研究发现饮酒与酒精依赖相关新基因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贇课题组,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教授TomasJ.Ekstrom课题组合作,通过系统研究人脑组织样本和血液中的基因及表观遗传变异,并结合人脑影像学数据、生化细胞及小鼠模型,发现了与饮酒和酒精依赖相关的新基因DLGAP2。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
SpaceX将转基因老鼠发上太空站帮助研究药物
12月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发射“猎鹰9号”火箭,把“龙飞船”发射上国际太空站。这次“龙飞船”共运载重量超过公斤的宇航员生活用品以及科学设备。其中包括一批经过基因改造的巨鼠,以便为太空人研发在太空中骨骼和肌肉质量流失的治疗药物。
NatGenet:科学家发现癌症基因激活的新原则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知道,当某些基因过度活跃时就会诱发癌症,但当癌细胞生长时细胞核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一直是个谜。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机制,其或能揭示驱动癌症过度活跃的典型驱动子,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抗癌疗法。
夜猫子、不吃早餐或与基因有关
我们总是以为,习惯的养成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但实际上,许多习惯早已被编入基因中。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名个体的遗传数据后,发现基因组内有六个与早餐不吃谷物相关的染色体区域。他们还发现,早上精力充沛的人(早鸟)有更大几率吃早餐,而晚上精神振奋的人(夜猫子)则更有可能不吃早餐。
膀胱癌基因疗法III期临床成功明年申请上市
近日,基因疗法公司FerGene在泌尿肿瘤学会第20届年会上公布了膀胱癌基因疗法nadofaragenefiradenovec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NCT)的阳性结果。Nadofaragenefiradenovec是一种基于腺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含有干扰素α-2b基因,每三个月一次通过导管灌注膀胱在美国,FDA已受理了nadofaragenefiradenovec的生物制剂许可申请并授予了优先审查。此前,FDA已授予该疗法快速通道资格和突破性药物资格。
“垃圾DNA”或会影响机体患癌风险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ritishJournalofCancer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患癌的风险或会受到垃圾DNA区域的遗传改变的影响,这些区域并不会编码产生蛋白质。
张锋领衔Broad研究所合作项目优化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日前,位于西雅图的CyrusBiotechnology公司宣布与Broad研究所(TheBroadInstituteofMITandHarvard)达成合作协议,将共同优化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助力开发创新疗法。根据协议,CRISPR技术先驱之一,著名学者张锋博士将是Broad研究所参与这一合作的主要研究员。双方将合作降低人体对CRISPR系统的免疫反应。
关键基因同时调节儿童自闭症与ADHD多动症
来自丹麦精神病学领域最大的研究项目iPSYCH的研究人员现发现,自闭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在存在相同的基因变异。这一新知识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两种儿童精神病的生物学原因的认识。据悉,这项新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针对多动症和自闭症患者基因组中罕见突变的研究。
安斯泰来制药拟以2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基因疗法公司
日本安斯泰来制药(Astellas)宣布,同意以2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基因疗法公司AudentesTherapeutics(BOLD.US),以加强其针对罕见神经肌肉疾病的基因药物供应。安斯泰来每股60美元的出价较Audentes周一收盘价(28.61美元)有%的溢价。据悉,Audentes的试验药AT正在研发中,该药物用于治疗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极度的肌肉无力、呼吸衰竭,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早期死亡。
HummingbirdBioscience获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于精准抗体疗法
HummingbirdBioscience12月5日宣布完成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MiraeAssetVentureInvestment和GNTechVentureCapital共同领投。迄今为止,HummingbirdBioscience已通过融资和战略合作获得了超过万美元的资金。据悉,本轮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发现新的靶点,扩大公司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佳抗体疗法的产品线,并支持今年9月与安进公司签署的多靶点合作协议中共同研发项目的工作。
和卓生物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布局生殖遗传领域基因检测
据悉,「和卓生物」于近日完成了由中金资本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将用于建设临检中心、完成单细胞捕获系统开发、推进辅助生殖相关项目的临床报批等。成立于年,“和卓生物”是一家基于基因组学和细胞组学,自主研发单细狍分离检测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主要涉及生殖遗传、产前诊断领域。
LimelightBio获万美元新一轮融资发展基因疗法以治疗多种遗传性疾病
年12月5日,生物制药公司LimelightBio完成万美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生命科学创新基金AppleTreePartners(ATP)发起。据悉,LimelightBio打算利用这笔资金继续开发其基因疗法。LimelightBio成立于年,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和马萨诸塞州剑桥。该公司旨在克服当前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方法的主要局限性,扩大基因治疗的疾病范围。
来复基因数千万元并购艾赛生物
来复(厦门)基因科技以现金加股权形式完成对艾赛生物的并购,并购总额为数千万元。此次并购使来复基因拥有抗衰老领域的产品和研发团队,进一步增加来复基因在大健康领域的实力。艾赛生物的创始人李柱博士表示:“创办艾赛生物是一次在消费级领域创业的有益尝试,是从科学到转化的成功实验,今后将专注于新药研发领域。”
年大部分融资流向了A轮共吸纳16.4亿人民币
(图片来源:动脉网)
根据钛媒体整合动脉网资料显示:今年基因领域发生融资共20起。与去年整体趋势类似,今年的大部分融资也集中在了相对中早期的企业,仅一家企业的轮次是在A轮以前。大部分的资金流向了A轮,这一部分企业一共吸纳了16.4亿人民币的金额;C轮次之,这一部分企业共募集资金12.6亿人民币;而B轮、D轮及其以后企业所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3.5亿元、3亿元。
年上游和中游产业链的融资资金比例为6:4
根据钛媒体整合动脉网资料显示:细看资金流向,相比资金集中在中游应用环节,今年上游领域的融资占比有所上涨。上游和中游产业链的融资资金比例为6:4,而下游部分融资占比为0。这得益于以华大智造为代表国产仪器设备、仪器耗材制造商的崛起。
肿瘤检测平均融资额和融资总额位居前列
根据钛媒体整合动脉网资料显示:除了上游的仪器设备环节外,另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