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刚满1岁,正是好奇的时候,尤其是对于发光、发亮的东西。
这天康康妈妈下班回家,奶奶说晚上带宝出去,他现在特别喜欢小区地上亮的灯,一直要摸。
妈妈立马警惕了起来,地上亮的灯?那不就是地灯,太危险啊!
不过还好,因为她们小区里的地灯是在草丛附近,奶奶担心蚊子咬宝宝,所以就没让他靠近。
01
并非所有宝宝都这么幸运
7月16日晚,济南一名5岁女童因小区地灯漏电不幸身亡。
据报道,孩子姥爷带他在小区里玩,孩子跑来跑去的。该小区地灯坏了之后,有一个线头一直露在外面,加上这几天下雨之后就漏电了。
(图源于网络)
地灯事件何止这一起,年6月30日晚,湖北鄂州某小区一6岁半男童与小朋友在小区石子路玩耍时,被废弃的地灯电线电倒,送医抢救后身亡。
(图源于网络)
年,江苏徐州一名一岁女童在广场玩耍时倒地,手按在地灯上,被烫得满手水泡。
(图源于网络)
事后,孩子家长特地做了个实验:鸡蛋摊在地灯上,1分钟就熟了。
年浙江瑞安,孙女士带着2岁的儿子到公园里玩耍,孩子用手摸了一下公园里的地灯,没想到手掌上立刻起了四、五个大水泡。
02
地灯,小区里的隐藏杀手
夏季的深夜,吹着小风,肆意享受着雨后的凉爽,听着虫鸣,路旁一盏盏地灯为你照着向前的路。
这样的画面着实很美,让人的心情立马就静了下来。
但对于孩子来讲,小小的地灯就暗藏杀机。
为什么说地灯是小区的隐藏杀手?
有消防人员曾经做了一个测试,结果显示:景观灯工作5分钟,表面温度就能达到70度以上,内部温度达到度以上;地灯温度更是能达到.7度。
曾经在网上还看到一个博主在地灯上烤做千层蛋糕的饼皮,前后不到3分钟,5张饼皮就烤熟了。这地灯真的是可以当“电饼铛”使用了。
除了地灯表面温度高以外,年久失修、线头裸露等可导致任何一个人(不仅仅限于儿童)触电身亡。
上文提到的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现实中还有很多如此遭遇的孩子。他们中幸运的人,到医院后被抢救了过来,又或者手上被烫了大水泡,但无性命之忧。不幸的,则从此与家人天人永隔,家里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去这个阴影。
(图源于网络)
对于我们来讲,无论哪个结局都是不幸的。
因此,就需要家长在看护的时候小心、谨慎!
除此外,地下车库中灯光昏暗,又存在诸多盲区,因此家长遛娃一定不要选择这里。
03
孩子不幸被烫伤、电击要如何做?
烫伤
此前一6个月女婴不慎被打翻的热水壶,脸、脖子、身体被不同程度烫伤。老人用高浓度的白酒敷在烫伤处以减少孩子的疼痛感。
不幸的是孩子医院,送医后2小时,意识模糊,反复呕吐7次,已处于严重的醉酒状态。
据接诊医生说,如果晚一些,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酒精中毒导致休克死亡。
因此,烫伤后错误的处理方式很可能危及生命,一定要记住这5字“真言”—冲、脱、泡、盖、送。
①远离烫伤物(热水、化学物质);
②冲。烫伤之后立即用凉的自来水冲洗烫伤部位,并持续10分钟,这样可以帮宝宝缓解疼痛;
③脱。如果烫伤部位没有这个衣物遮挡,可不用这个步骤。用凉水浸泡受伤部位衣服,然后将衣服小心脱下。如果衣服紧紧贴在宝宝身上,就用剪刀剪开,避免衣服与创面的摩擦形成感染。
④泡。冲到宝宝没有那么痛的时候,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凉水里。
⑤盖。如果烫伤区域没有水泡,用一块无菌纱布或者清洁、干燥的棉布覆盖烫伤面;
⑥送。如果烫伤区域有水泡,不要刺破,最好将一块无菌纱布(或者干净的棉布)覆盖在烫伤面,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Ⅲ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坏死或含皮肤以下各层组织(脂肪、肌肉、骨骼),受伤处呈灰或红褐色)的情况下,应立即无菌纱布(或者干净的棉布)简单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损伤,烫伤面不要涂擦药物,保持清洁,医院治疗。
电击
如果现场有两个人的话,一个人立马拨打,另一个人现场施救。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脱离电源后,或者在寻找绝缘材质的同时拨打。
(图源于网络)
①脱离电源。关闭电源开关,用干燥木棍、布条或者塑料等绝缘材质将电线或者孩子移开。
②根据情况施救。
如果触电者意识清醒,保证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就让他躺着,你在一旁观察状况等待救护车到来。
如果触电者有心跳无呼吸,让其仰卧平躺后,解开上衣领,手捏鼻、口对口吹起,实施人工呼吸。
如果触电者神志不清醒,呼吸、心跳都已停止,持续心肺复苏,直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不知道如何做,可以点击《1岁孩子自家卫生间身亡!罪魁祸首竟是它,家长一定要警惕!》这篇文章提前学习。
每每在教给大家如何急救的时候,真心不想让哪个人用到,但是又必须掌握,毕竟意外来的时候,不会提前跟你打招呼。
04
警示的文章发了不少,但还是有家长没有警惕起来,总认为这些事情离自己很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之前无意中看国外这样一则广告:
提问者:去年我们州的车祸死亡人数是人,你觉得你可以接受的一个数字是多少?
回答者:嗯......可接受的?70人吧
然后70个人走了出来。
回答者惊讶道:那都是我的家人
提问者:现在觉得,可以接受的是多少人?
回答者看着站在队伍最前头的妻子,坚定地说了个“0”。
这个问题同样送给正在看文章的你,你可以接受出现意外的数字是多少?
如果也是“0”,希望你以及动员你的家人一起学习起来,孩子安全无小事!
同时,希望你转发、点赞这篇文章,让更多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