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位钱江晚报记者的故事温暖了许多人,他就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届新闻与传播专业杨一凡校友。
疫情当下,面对退烧药、感冒药、止咳药等“一药难求”,酒精、抗原、体温计等防疫物资更是短缺的情况,杨一凡主动自发地为小区邻居购买紧缺物资,为有需要的人紧急送药,哪怕已过了凌晨1点......仅18日和19日晚上,他的电动车行程就超过了50km。
他说:“有时候是出门办事,有时候自己也需要买药,看到业主群里很多人反映买不到药,就想着帮忙带一些。现在感染的比较多,我一个人一趟就搞定了,节省了几十个人的出行,避免大家感染。”
深夜跑遍十多家药店为邻里买药
12月18日傍晚,杨一凡看到小区群里有许多人表示需要温度计,看到大家有这样的需求,他就想着下班后顺便去帮大家看看哪里能买到。于是就在群里说:“有需要买体温计的可以说一下,我等下去药店里看看能不能买到。”很快群里就有人接龙了,而且队伍越来越长,大家最急需的是体温计和酒精消毒液,还有人问“能不能帮忙带点药”。杨一凡骑着电动车跑了拱墅区和上城区的多家药店,陆续买到了体温计、快克等药物,但迟迟买不到酒精。
杨一凡想着最后再找一家,于是他七拐八拐来到孩儿巷的一家药店,本来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店员表示:酒精有货!刚刚到货,还没有来得及上架。杨一凡在这家药店购买了多瓶酒精,装在一个纸箱里抱起来都有点费劲,放在电动车上后,他立刻往回赶,并在晚上9点半回到小区,开始发放各种物资。看到大家纷纷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感到特别欣慰。
凌晨看到求助信息骑车送药上门
从18日开始,杨一凡便踏上了“送药员”之路,住户群有患者突发急性肠胃炎,他立刻跑了几家药店买来肠炎宁和止咳药物送了过去;在朋友圈“新冠防护药物公益互助平台”上看见力所能及的需求,他马上就骑车出动,最远的一趟甚至骑到了萧山。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21号凌晨,我夜班刚结束,在互助平台上看到一条:‘家里有孕妇,需要4粒对乙酰氨基酚,还需要2个抗原’。”杨一凡回忆道,“离我就3公里,这个时间很多药店也不营业了,我想着睡前就再做点好事吧。”在和对方取得联系之后,杨一凡在凌晨1点多的漆黑夜色中,冒雨骑车赶到了小区,将药送到了对方手中。当他回到住处时已近凌晨2点。
互帮互助共建温暖杭城抵御寒冬
说起送药的初衷和坚持的动力,杨一凡表示作为记者,他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社会上的种种变化,比起一个新闻的记录者、旁观者,更应该利用上下通达的优势,做一个社会责任的担负者;此外在浙大、在杭州感受到的氛围也给予了他很大能量。刚来到杭州时,他发现车辆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也会主动礼让行人;进入浙大后,浙大质朴求真的治学风气,导师吴飞教授和各位师生同窗也让他感到十分温暖。
现在在杨一凡的公寓业主群里,他已然被大家称为“公寓药神”,但在杨一凡心中,他并不是“药神”,只是在有心有力的时候伸出援手。在他这段送药的期间,他更是感受到了善意的回响和传递。
“有一次我给一户人家送小儿退烧药,送到之后他给了我一些布洛芬,说是家里没有小孩吃的退烧药,但布洛芬有多,他们也想把自己的一点爱心传递出去。”杨一凡还表示有朋友知道他在送药后专门联系他给他物资,怕他没有足够的防疫储备,但杨一凡表示自己的储备是足够的,便把这些物资也送出去了:“现在我继续发朋友圈的另一个想法就是给这些默默关心我的朋友一个交代,他们的爱心,我也帮着传递出去了。”还有一些在基层工作的人看到杨一凡的朋友圈后主动联系他,希望能够跟随他的步伐一起给大家送物资。
疫情无情人有情,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够感染他人,自己的爱心能在回响和传递中环环相扣接力向前,杨一凡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杭城学习工作的这几年也让杨一凡深深相信这里的人们是善良温暖,互帮互助的,必能携手共渡困难时期。
一周以来,他骑行已超过千米。星霜深夜,他都快速送去急需药品。这份爱心善举,是冬日严寒里的暖阳,更是共克时艰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守望相助,静待春暖花开!
最后送大家一个福利: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校友会运营技能,欢迎私信社小汇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