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被诊断为抑郁双相孩子如何实现快速缓解症
TUhjnbcbe - 2024/2/21 16:12:00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1015/c9u05pu.html

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间约:10分钟

本文章节:

01、从小活泼开朗,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02、为什么吃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

03、患者如何才能顺利复学?

04、康复道路上存在的隐患

昨天,我们分享了小文妈妈的自述文章。

小文是一名初中生,她在家庭、学校中遭受过不少叠加性心理创伤,从小学6年级就逐渐出现抑郁、情绪暴躁、失神、幻觉等症状,还曾尝试自杀,初二上到一半就请假了。

小文看过不少大夫,有的诊断抑郁症,有的诊断双相障碍,有的说是精神分裂症。她吃药和接受心理咨询都持续了至少1年,但效果不太理想,甚至有加重迹象。小文的父母非常恐惧、崩溃,觉得孩子要废了。

后来,小文妈妈预约了我的网络问诊,我分析了孩子的病情,并指导她和丈夫科学地帮助孩子加快康复。小文父母很快就作出了改变,有意识地去修复女儿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现在,小文的情绪比较稳定,暴躁激动、失神、幻觉的症状都消失了,还顺利停了药!但目前面临着复学和人生规划的问题。

相信很多读者看了昨天的文章,会有一些疑惑:

小文得的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得病?

为什么她有幻觉,但吃了治疗幻觉的药后,反而幻觉更严重了呢?

小文之前睡前情绪低落,睡觉做噩梦,现在明显减少了,可为啥又变得睡前兴奋了呢?是不是躁狂的表现?

还有,今年9月小文即将面临初三开学,但她之前在学校遭受过不少叠加性心理创伤,初三学习压力也大,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她更顺利地回校读书?

今天这篇文章就详细分析小文的病情,解答以上疑惑,并为小文父母、以及有类似难题的患者家庭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01、从小活泼开朗,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需说明的是,我跟小文并没有直接面诊过,而是她的妈妈曾找我网络问诊,提供了相关信息。所以,以下分析可能有个别地方与小文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而且,我们分析患者病情时,不只是基于单一的精神医学,而是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经验,还会结合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的突破性发现,所以,以下有些意见也会与主流精神科大夫的有所不同。

首先,小文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小文看过好几位精神科大夫,有其居住的新一线城市的大夫,也找过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但大夫们的诊断意见不一致,有的说她是焦虑症、抑郁症,有的说是双相障碍,有的甚至说是精神分裂症。

这一大堆诊断,尤其是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这可是重性精神疾病,能把父母和患者吓个半死,一家人都很恐惧、焦虑。

在精神科临床中,不同大夫的诊断意见不完全相同,这很常见。那到底哪个诊断相对比较准确?

我认为小文肯定不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妄想、幻觉、言语紊乱、行为运动紊乱和阴性症状等,但小文只有幻觉这一项。所以这个很可能是误诊。

诊断的那位大夫有可能相关的知识、观念还没更新,一看到患者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就考虑精神分裂症。其实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严重时,也会出现妄想、幻觉。

而有的大夫诊断小文是双相障碍,有可能是小文有过暴躁、愤怒的表现,大夫认为这是轻躁狂/躁狂发作。对此,我们是不认同的,这不是典型的轻躁狂/躁狂发作,而应该是“激越状态”,其实是患者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了。不过,这在临床上仍有争议。

也有可能是该大夫发现小文不属于典型的抑郁症,虽然有抑郁症状,但与人交流时情绪比较正常,出去玩的时候甚至表现得很开心,所以认为这是“非典型双相”、“软双相”。对此,我们也不认同。

我们认为,如果从精神医学的角度看,对于小文来说更准确的诊断应是:抑郁症伴激越状态、伴精神病性症状,而且还有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改变和明显的学习障碍。后面这两个问题,绝大部分精神科大夫识别不出来,或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但小文的抑郁症确实不是典型的那种,她本来表现出来的性格就开朗活泼,生病后的大部分时间仍表现得比较外向,尤其是头一年,不但学习、考试正常,还一如既往地喜欢出去玩、社交,平时跟人有说有笑,父母都觉得她好了。

但其实她有时还是会非常不开心,尤其是晚上睡觉前、独处时,会控制不住地抑郁、难受、想哭,还一度瞒着父母有过自杀行为(喝工业酒精和吃头孢)。

这虽然不是典型的抑郁症,但属于非常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患者的真实情绪、精神心理状态,甚至连家人都难以觉察。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以上是从精神医学角度出发的症状学诊断。如果从我们的多学科诊疗角度出发,小文其实属于我们提出的病因学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而且非常典型,她的症状明显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的。

这就讲到小文得病的原因了,她遭受过哪些方面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在这方面,其实小文的妈妈已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她在昨天的自述文章里也写过。

小文得病的心理根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原生家庭和学校。

在家庭里,小文父母的感情本来就不和睦,在孩子幼儿园到小学时,两人容易争吵。其实不管是出于什么具体事由,如果夫妻频繁争吵,那说明双方的三观是不一致,而且没有意识去积极磨合。

这不但让夫妻俩的感情受损,家庭气氛压抑,也会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小学5年级那次,小文目睹爸爸对妈妈家暴,那个情景深深地留在了她脑海里,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

另外,妈妈对她的学业要求比较严格,辅导作业时比较严厉,有时语气会比较“凶”,尤其辅导数学作业时,还逼迫她上课外辅导班。

妈妈的初心是好的,但没有掌握科学办法,也会对小文造成负面影响。虽然每次都不是很严重,可次数多了,就形成了一定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还促使小文出现学习障碍,或者是加重了她原有的学习障碍,尤其是数学方面。

而爸爸呢,大部分时间对小文还是比较疼爱、宽容的,但有时为了管教孩子,说过“再如何如何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我们大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小孩就很容易往心里去,形成心理创伤。

所以在家庭方面,妈妈虽然陪小文比较多,但比较严厉,过度追求学习成绩;爸爸对学习的要求虽然宽容一些,也疼小文,但经常跟妈妈争吵,还打妈妈,陪伴女儿可能也比较少,这两个人其实都没有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小文很可能在6年级之前就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了,她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和真实感受,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只流露出快乐的一面。有可能她自己也没有意识。

一方面这可能是迫于妈妈的严厉,另一方面是她发现爸爸总指责妈妈、甚至打妈妈,她心里想保护妈妈,想让妈妈开心一点。那妈妈重视学习成绩,她就会更加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自我施压,觉得考个好成绩才能对得起妈妈,心理压力更大了。

另一方面,是学校。虽然小文妈妈没有说,但我猜小文在小学阶段应该是那种品学兼优、开朗大方的学生,是个“别人家的孩子”,前面都比较顺利。

但小学6年级,她遭遇了同学排挤,但当时不想告诉父母,是后来生病了,父母有意识地跟她修复亲子关系后,她才愿意说的。

当然,在此之前,她可能还遭遇过其它在学校里的创伤事件,甚至不排除有来自于小学数学老师的心理创伤,导致她对数学很抵触。再加上家庭里累积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在这时,小文就出现情绪问题了,她自己有意识,但父母还没觉察。

到了初中,学业压力进一步加重,父母这时也还没有意识去改变,各方面的心理创伤仍在不断叠加。小文本来就对数学有抗拒和畏惧,当数学老师再强硬施压时,她就爆发了,非常愤怒、激动地拒绝服从。

妈妈很惊讶,说以前从来没有过!其实,这是小文长期以来关于数学、乃至于学习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大量激活了。

妈妈现在也意识到了,这个事件只是导火索,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之前早就出现问题了,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老师。

02、为什么吃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

小文后续的求医经历就比较普遍多见了,很多孩子都这样,先在当地看,再去找北京、上海的大专家看,一直吃着药,也尝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但效果都不太好。孩子一开始还带病上学,但慢慢就不行了。

而且,小文生病后,父母对于是否就医、吃药又产生了巨大矛盾。爸爸觉得不用看、别吃药,妈妈觉得就必须要遵照大夫的要求。对小文来说,两人的争吵又造成了二次心理伤害。

所以,小文不太情愿看大夫,医院就情绪暴躁,这很有可能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有关,她内心也觉得看病没有用。

其实,小文的爸爸一开始觉得孩子没有病,这种认知在男性里是很多见的,尤其是家境贫寒、但靠自我奋斗后事业比较有成就的那些。他们觉得孩子只是压力太大,心里有些坎儿,是青春期、叛逆期的表现,慢慢就好了。

这时,小文妈妈就展现出有智慧的一面了,她重视女儿的求助,坚持带女儿去看病、吃药,还积极地网上搜索很多资料。但她一开始了解的主要是主流精神医学的知识,以为孩子的病要终身服药,所以也很绝望。

后续,小文的症状加重,出现了幻听,大夫得知后开了奥氮平。这是临床中非常常用的抗精神病药,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治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所以大夫给小文用了这个药,这完全是正常的,就是想迅速消除她的幻听症状。

可为什么根据小文父母的观察,小文吃了以后,幻觉还增加了呢?

一方面,这确实有可能是奥氮平导致的副作用,部分患者服用后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加重的表现,但这并不常见。

就像抗抑郁药有可能导致患者更烦躁、自杀风险增加的副作用一样,这是精神科药物在应用中比较尴尬的问题,但发生率并不高。很多有经验的大夫给患者开抗抑郁药后,会叮嘱父母要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诊断为抑郁双相孩子如何实现快速缓解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