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大作战#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资料或者科普知识上讲到,糖尿病,就是消渴病,很多患者在咨询中也会问道很多关于消渴与糖尿病的问题,针对这些咨询,我们今天来聊聊,中医消渴病和西医糖尿病之间的一些相关问题:
1消渴病与糖尿病一样吗?
先说一下糖尿病,糖尿病是西医的病名,教科书上的概念是,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再看一下消渴病,消渴病是中医病名,在中医教科书上的概念,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也就是说,糖尿病是一个内分泌疾病,核心是化验指标为高血糖。原因是由于胰岛素的功能受损了,也就是说它的基点是检验指标
消渴病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原因是阴虚燥热所导致。它的核心是以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看上去说法不一样,实际上有很多类似的方面,在临床上,我们把糖尿病,也叫消渴症,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糖尿病的患者,不一定有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的消渴症状,有些糖尿病患者反而表现为肥胖,厌食等情况,我们在治疗中是按照痰湿进行辨证论治的,而消渴病也不一定只在糖尿病这一种疾病中出现,比如尿崩症的患者,也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中医也是按照消渴病来进行辨证论治的。
糖尿病和消渴病在很多方面的是相同的,但是并不完全一样。
2.中医对消渴病的分型,是根据什么分上中下消三消的?
西医对糖尿病分型,大的原则是一般是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中医对消渴病的基础分型,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
这种分型的根据,是以脏腑辨为理论依据的,中医认为,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位置上正好也是在上中下焦。
三消分治的理论,形成于明代,著名医学家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明确地提出了三消的说法,原文是这样记载的,“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这种分型方法,在临床上很好用,既方便辩证,更能指导治疗,其实临床大夫对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既看血糖的化验指标,也会根据患者表现的特征性症状,进行三消分型论治。
3.中医把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上中下消的辩证依据还是临床症状,基本是上消在肺,多饮为主,中消在胃,多食为主,下消在肾,多尿为主,特点如下:
上消在肺,多为肺热津伤所导致,主要症状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治疗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法;
中消在胃,多为胃热炽盛所导致,主要症状为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治疗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法;
下消在肾,多为肾阴亏虚所导致,主要症状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治疗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法。
部分患者证候表现很典型,多数患者会三消互见,以某一消症状为主,治疗也会以肺、胃、肾其中一脏为主要辩证,来进行治疗。
4.中医把糖尿病叫消渴,消和渴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问我,消渴这个病名,不像胃疼,头疼那么直接,看着不太好理解,那么消渴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我用中医的思维来解读一下:
,消渴的渴是指这个病的主要病症,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愈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更伤阴精。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而消渴的渴,主要是表述患者症状表现,是津液缺失,水分不足的症状,口干口渴,多饮,所以消渴病患者,消就是阴虚燥热,消越重,渴就会越明显,,消渴的渴是指这个病的主要病症,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愈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更伤阴精。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而消渴的渴,主要是表述患者症状表现,是津液缺失,水分不足的症状,口干口渴,多饮,所以消渴病患者,消就是阴虚燥热,消越重,渴就会越明显,
消渴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这也是消渴病出现多种并发症都与瘀血,虚弱有密切关系。
5。糖尿病发生原因是什么,中医对消渴病因怎么认识的?
西医认为,糖尿病的病因主要为2各方面,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
中医认为发病因素为4个方面,
1.禀赋不足:和先天因素有关,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失节:长期的进食肥甘厚味,辛燥食物,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长期或者过度的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消灼津液也可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劳累过度与纵欲过度,都会伤肾,肾精亏损,虚火内生,也是消渴发生的原因之一。
5.中医治疗消渴病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能不能治疗糖尿病,怎么治,也是患者咨询最多的问题,
从中医学的记载来看,消渴病的记录要比糖尿病发现要早很多,老祖宗就是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进行治疗的,近现代来,中医关于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是很多的,资料和实验数据也很多,也有一些很好的方法。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很好,糖尿病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所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上中下三消治法各有侧重,互相兼顾,常常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患者的消渴症状及精神状态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
第二,中医中药在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方面肯定是有效的,这方面的资料和报道很多,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即使一些病人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认为,或血脉瘀滞,或阴损及阳,或者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使用中药治疗,都是能得到够减轻缓解的,这也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会选择中医治疗的原因。
6.中药能够降血糖吗?
中药能够降血糖吗?这个问题是广大糖尿病患者关心的问题,中药是有降血糖作用的,但是我在临床应用中感觉到中药降糖效果不确定,这也是很多中医大夫感觉到纠结的问题。
中药降血糖的问题,研究的人很多,还有些中成药,或者偏方验方,流行的处方也很多,但是临床使用中,发现只有部分患者有效,也就是可重复性差一些,你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有效的人,而目前西药在降糖方面的,可选择的药物很多,所以,我们不建议患者用中药降血糖,因为服用周期长,而且效果不肯定,没有必要拿自己做实验。
还是建议糖尿病的患者,在降血糖方面,选择疗效相对可靠的西药来降糖,中药来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可能会更安全,更有意义一些。
如果在服用西药降糖药同时,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或者确定出现了并发症,建议加用中药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并发症,也没有出现新情况,血糖稳定的患者,暂时不用加用中药,中药虽然副作用小一些,但是中医讲,是要三分毒,我们还是提倡,药品的数量越少越好,能吃一种药的,不吃两种,两种能解决问题,就绝不用第三种,这样,从经济方面,安全方面,都是好的选择。
以上这些,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