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功能性胰岛素瘤
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
胰腺肿瘤中心胰胃外科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中最常见的是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胰岛素瘤的发病率约0.8~0.9/10万,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70%~80%,可见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目前明确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胰岛素瘤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多以低血糖以及低血糖造成的神经症状多见,以及低血糖后的代偿反应,如出汗、心慌、震颤、面色苍白、心跳加速等。低血糖症状可自行缓解或摄取葡萄糖后迅速缓解。
胰岛素瘤的诊断包括定性和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首先确定症状是否由低血糖引起,经典的Whipple三联征(Whipple’straid)①空腹时具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②血糖浓度在2.78mmol/L(50mg/dl)以下;③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立即缓解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同时测定空腹或症状发作时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和血糖(G)。
定位诊断:B超、CT和MRI是常用的检查方法。EUS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对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作用。术中超声(IOUS)能有效减少手术的盲目性,明确肿瘤与周围血管、胆管和胰管的关系,确定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
鉴别诊断:仅有低血糖而没有相应的血液胰岛素浓度,或仅有高胰岛素血症而无相应的低血糖临床表现时,应鉴别:
1)内源性胰岛素生成或转化异常:如胰岛增生、抗胰岛素抗体及抗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的生成;
2)非胰岛素瘤性恶性肿瘤:
3)某些胰外恶性肿瘤可刺激胰岛素释放或肿瘤本身分泌胰岛素样物质,如巨大肿瘤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肿瘤对肝组织的破坏,对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的干扰均可引起低血糖症状;4)糖摄入不足、利用或丢失过度:如慢性酒精中毒或营养不良,肝糖原合成或胰高血糖素储备缺陷,糖过分损失等;
5)药物性因素:
6)外源性胰岛素及降糖药物均可造成低血糖等。
胰岛素瘤的治疗和预后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将导致脑组织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晚期即使切除肿瘤、纠正了低血糖,也难以消除神经损害症状,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要求切除彻底、尤其是胰岛素瘤较小或多发性胰岛素瘤(约占10%%)。
转移性胰岛素瘤术中应尽量切除原发瘤和转移淋巴结、肝转移瘤。即使姑息性切除也可改善症状。
内科治疗可采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链脲霉素、5-Fu、阿霉素、干扰素等,联合化疗优于单一治疗。生长抑素类药物有明显缓解症状的作用等。
胰岛素瘤肝转移灶血管丰富,多由肝动脉供血,因此化疗栓塞(TACE)可缩小部分病人的转移灶。还可采用B超或CT引导下的冷冻治疗或通过腹腔镜的热凝固治疗肝转移灶,有助缓解症状。
胰岛素瘤治疗效果好,即使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预后也较胰腺癌、胃肠道癌好,5年生存率约50%。因此,对胰岛素瘤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期得到较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