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TUhjnbcbe - 2024/4/26 18:20:00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不由自己控制的,但是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如何活——便成为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出生在经济、社会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必再经历祖先们茹毛饮血的苦难,但是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够保证人们精神世界的富足,人类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或许正在失去生命最原本的动力。

一、意义疗法让我们活得明白

20世纪太多人深陷“存在之虚无”的困境

20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与同事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参与者被告知这是一项关于“体罚对于学生学习行为效用”的实验,实验中,如果学生没有回答正确,参与者作为老师可以对他们施以电击,学生们犯错越多,参与者可以施加的电击强度就越大。当然,这个电击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通过录音模拟出的假象而已,目的是为了参与者有种迫于压力的心理暗示。结果证明,一半以上的参与者都会在压力的驱使下,不断增加电压,让实验中的学生承受痛苦,直到学生们难以承受。

这就是著名的米尔格伦实验,它证明了一个非常严肃的人性话题,即人们会在某种权威下,不自觉地做出违背人性道德的恶行。这个实验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为就在实验前夕,发生了这样一个震惊世界的新闻:纳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被抓回耶路撒冷审判,著名犹太裔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纽约客》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庭审报道,并且提出了一个“平庸的恶”的概念,她认为艾希曼并非天生杀人魔,他只是平凡、敬业的小公务员,因为不会思考,盲目服从才犯下了屠杀犹太人的恶行。米尔格伦实验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才开展的,最终也佐证了这个观点。

我为什么要讲这些60年前的事呢?是因为,它所反映的现象,直到今天都普遍存在。比如越来越频繁的校园暴力事件,校园小团体欺负某位同学,时间久了全体同学们都开始孤立、排斥被霸凌者;再比如网络暴力,键盘侠们站在道德制高点,恶意谩骂、攻击他人,不仅对施暴行为毫无察觉,甚至还认为自己在执行正义的审判。这都是在特定情境下,缺乏独立思考,盲目服从权威才有的恶行。

除了服从于权威团体或者权威观念,现如今,人们还经常会随大流、做别人都做的事情。看到别人的孩子学著名的大众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就提到,当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他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但是一旦这个人融入群体后,他的言行就会不受控地被群体影响,比如看到手机除了最新款,网络上大家都在排队对抢购,自己即便不需要也跟着抢;举手表决的时候,看见大多数人都举手同意,就算自己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而是默默举了赞同;看表演的时候,就算没有看出精彩在哪里,也会跟着笑或者鼓掌;又或者前面讲过的网络暴力。

这些现象都说明,人们似乎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无法判断哪些事情是对的,或者如弗兰克尔所说,现代人“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哲学家把这种现象成为“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已经成为20世纪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大量数据显示,人群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存在之虚无的症状,而作者弗兰克尔的美国学生中,这个数字竟然高达60%。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幸福指数5.,低于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会如此之低呢?这就与存在之虚无着直接的关系。

存在之虚无导致的结果是不少人稀里糊涂地就长大了,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终老。还会有一部分人,因为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动力,选择自暴自弃,或吸毒,或犯罪,或抑郁,甚至自杀……因此,帮助人们寻找到属于他(她)活着的意义非常必要,也是刻不容缓的。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恰好可以为正处于迷茫中的人们指点迷津。它绝非就高深的哲学问题的夸夸其谈,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心灵鸡汤,而是凝结了作者弗兰克尔纳粹集中营中的惨痛经历,以及他救人救己的真实体会。读这本书,就好似一位慈祥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平静地讲述自己的过往;顺便告诉你,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如何好好地活出个人样儿。

意义疗法的创立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弗兰克尔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20世纪40年代初,弗兰克尔原本拥有一路上行的生活,父母兄弟安康,刚刚结婚的他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本打算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后来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决定留在维也纳。不久后,纳粹当道,因为是犹太人,弗兰克尔和全家人都被关进了集中营,不久后,他的父母、哥哥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

在集中营的最后几周,弗兰克尔被安排到另外一个集中营看护伤寒病人。虽然,同个营的朋友都劝他别去,但是他觉得作为医生,应该尽可能救死扶伤,所以他执意要去。最终,他的这个决定,竟然又救了他的命。因为在他离开后不久,原来的集中营就爆发了饥荒,那些原本想保命、劝弗兰克尔别走的狱友,一个接一个地饿死,弗兰克尔却躲过一劫。

类似的巧合又发生了好几次,让弗兰克尔一而再再而三地躲过死神的“追杀”。这些巧合,以及在集中营里人性最直白的一面,也让弗兰克尔深入地思考——“人为什么而活”。财富、地位、权力,这些被人们视为人生奋斗目标的东西,一旦进入集中营这种地方以后,就变得一文不值。饥饿、疾病和死亡,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没有人可以逃避。那么,当人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什么是值得他珍惜和拥有的呢?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最终让他创立了意义疗法。所谓的“意义疗法”,是说无论摆在你面前的命运如何,哪怕再悲惨、再无助,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同时我们还拥有选择以何种态度面对生命的自由。

使用“意义疗法”的心理医生,不会直接告诉患者你应该怎么做,吃什么药来解决问题,而是会协助患者从生活中,自己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进而可以乐观地活下去,并不断追求生命的意义。

早在年,弗兰克尔就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首次提到了“意义疗法”这个词,当时他的最初思考已经形成,并完成了手稿。而当他被囚禁在纳粹集中营后,他每天的所见所闻,再次印证和充实了他之前关于意义疗法的价值,于是他更加笃定了要坚持将意义疗法公之于众,让更多人因此而受益。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句话也被弗兰克尔奉为座右铭。

事实上,无论贫穷富贵,无论美丑胖瘦,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生命就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甚至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分钟,生命的意义都不一样。比如一个女人,当她在职场的时候,好好工作就是她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价值体现,而当她下班回到家中,尽全力陪伴家人和孩子,则是她作为妻子和母亲,最具价值的地方;独处的时听音乐,画画,看书,让人生体验更加丰富,或者即便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单纯地从闲暇中获得幸福感,这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没有人的生命意义可以被替代,也没有人的生命可以重新来过,因此,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意义,是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动力和责任。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各种抱怨的声音,比如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总是不被领导器重;为什么我的婚姻这么不幸?老公什么都不管,作为女人我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我太辛苦了;老天对我不公平,为什么我会得这么重的病,拖累家人和孩子等等。每当这种抱怨发出声的时候,其实人们都是在质疑命运的不公。

其实,这正是生命对我们每个人发出的挑战,而我们每个人也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于生命,我们必须冷静面对,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勇于担当这份生命的责任。这也是弗兰克尔意义疗法的精髓,即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是人类存在之本质,更是人之所畏为人的努力方向。

没有人是天生就具备思考生命意义的能力,这个能力需要不断地积累和琢磨。比如一个孩子,当他开始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未知的恐惧让他迟迟不敢动弹一下,而父母的鼓励和帮助让他克服了害怕,最终踉踉跄跄地踏出一小步。但是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小步的勇气,才让他今后可以走得更远,跑得更快。

我们每个人在探索生命的意义的过程中,都和姗姗学步的孩子一样,我们会紧张、害怕,而恰恰正是有了这份紧张和害怕,才是我们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对于这个观点,也许大家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但是,我们只要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就会发现:当我们考试的时候,是不是适度的紧张反而会让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当众演讲时,适度的紧张,反而让我们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所以,我们不必过度在意自己的紧张和害怕,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未来、有价值的目标之上,同时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期间,见到太多人因为害怕和紧张,而自暴自弃,最终被疾病和饥饿、恐慌所击垮,反而那些知道自己生命中还有某种使命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难免经历苦痛,而我们通过意义疗法要学会的就是面对困难的心境和态度。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要相信,任何时候,任何困境,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积极地去寻找,人生风雨即便再大,也永不言弃。

二、如何让自己追寻到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各种选择:如何进重点高中,大学报考哪个专业,毕业后选择什么行业,理想伴侣是怎样的,要不要生二胎很多人都纠结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选择,甚至因为选择的一次失误而顿足捶胸,懊恼不已,也有一些人会因此变得悲观、抑郁。

当我们翻看《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时,就会发现,之前人们纠结的那些选择如果与作者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遭遇的几次选择想比,就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寻生命意义的三种途径。

集中营与意义疗法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弗兰克尔和家人一起被送进了惨绝人寰的集中营。对此,弗兰克尔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在他看来,为了父母所做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解放的前一天,弗兰克尔和几个犯人因为没有坐上卡车而懊恼不已,但是几个星期后,他们得到的消息是,那些坐上卡车的人,本以为可以获得自由,却在刚到犯人营后就被全部锁起来,烧死了。之后,弗兰克尔深切地体会到选择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意义,就是所有人都要相信自己有选择的自由,而这种选择权也许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甚至是生死。

集中营每天都有饥饿、疾病、恐慌等折磨,特别是对新来的那些囚犯,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从此完全没有了前途和希望,生命也完全没有了意义。弗兰克尔也曾经因为这些困惑而感到厌烦和沮丧,特别是在他病重的时候,但是他会迫使自己想一些必须完成的事情,比如还没有写完的书稿、分隔两地的新婚妻子,还有拥护和喜爱他的学生等等,慢慢地,他找到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与此同时,他还尽其所能地帮助其他囚犯,开导他们要找到生活的勇气,最终这些经历都印证了他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就已思考成形的意义疗法,于是,他将这些体会都记录下来,为帮助更多人寻找生命的意义而振臂高呼。

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方法

弗兰克尔深入思考,同时结合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最终总结出帮助人们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补充。总之,因人而异才能发挥最理想的效果。

第一种发现生命意义的方法是,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

没人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个先到,但是面对不同处境,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态度。就拿在纳粹集中营里的人们来说吧,他们经历的苦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每天的食物只有像涮锅水一样的汤,还有一小块面包。在饥饿面前,活着成为所有人最奢侈的目标。集中营里的囚犯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所有人像牲口一样遭受着活死人般的折磨。

在这种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之下,弗兰克尔也生了重病,伤寒加上食不果腹,提抗力弱,他险些熬不过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换做其他人,肯定早就自暴自弃,等待死亡了。但是弗兰克尔却在纸片上记下了很多笔记,用记忆写下了他那份被没收的手稿,他的内心充满对书稿出版的期待。这种全身心地投入,让他避免了心血管衰竭的危险,一直支撑他扛过疾病、饥饿和劳累的折磨,最终战胜了魔鬼,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这样的经历,让弗兰克尔意识到,一旦你找到了热爱的事情和它的意义,你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弗兰克尔希望人们明白,即便面对重病,或者事业一败涂地,也不要放弃希望。全身心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哪怕是很小的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然就慢慢浮现出来了。

发现生命意义的第二个方法,就是真正地、毫无保留地爱一个人。

毫无质疑,美好的爱情总是令人向往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爱”是怎样的。

在集中营最困苦的阶段,支撑弗兰克尔坚持到最后的,除了他未完成的书稿,还有对新婚妻子的爱和思念。他这样描述着对妻子的依恋,“突然间,一把小提琴向夜空奏出绝望而悲伤的探戈舞曲。提亲在哭泣,我身体的一部分也在哭泣,因为那天正好是某人的24岁生日。”

此时的弗兰克尔并不知道他的妻子身在何方,即便如此,也丝毫不会妨碍他对她的思念。正是这份思念,让他咬牙坚持到重见天日。

近现代建筑家林徽因和梁思成,就是这样一对相互成就的伉俪。婚后,两个人不仅彼此照顾,还共同投身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工作之余,一杯清茶一首诗,相伴一生。因此,当你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的时候,不妨去全身心地投入爱一个人,因为在爱对方的同时,会让你的生命变得更充实和更有厚度。

发现生命意义的第三个方法是,勇敢地面对苦难。

人生似乎总是和苦难脱不了关系,疾病、伤痛、失恋、死亡……在集中营,弗兰克尔久亲眼目睹了那些被眼前的苦难击垮的人们,他们放弃了所有希望,任由疾病、饥饿、恐惧一点点侵蚀着身体,最后毫无希望地死去。

面对同样的环境,弗兰克尔却能扛过来。事实上,所有不可避免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在你拿出勇气接受痛苦挑战的时候,就完成了自我超越;而如果你轻易地向困难地头,也就永远失去了扳回一局的机会。所以,为什么不勇敢地向面对残酷的现实呢?拿出勇气,是迎接胜利的开始。

关于苦难的意义

在寻找人生意义的三个方法中,忍受痛苦比投入工作和爱一个人,更加困难。

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老人曾经找到了弗兰克尔,述说自己失去妻子的痛苦,他觉得自己已经痛苦得无法再活下去了。弗兰克尔就问他,“如果换做你比你太太先离世,她会怎么样呢?”老人很惊讶地说,“那她可要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

弗兰克尔回答他说,“你现在活着,是代替了伴侣的痛苦,本来应该由你太太承受的孤单,现在由你来承受,其实也是一种爱她的方式。”老人听罢,如释重负。事实上,当人明白了牺牲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当人生的苦难无法逃避时,人们面对苦难的态度和选择,就赋予了它的意义。如果我们不能勇敢面对苦难,那么迎来的必定是更加痛苦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做一个勇敢、善良、坚定的人,那么走过阴霾岁月后,迎接我们的就是华丽转身。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每个人真正需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根本改变。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

总之,我们要知道无论出于何种境地,面对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寻找生命的意义。

三、在悲剧人生中,如何乐观起来

俗话说得好,“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似乎苦难和人生自古以来就是一对搭档。尽管如此,苦难却是不可挑战的,恰恰相反,战胜苦难的人生反而更有意义。

如果人生是一场悲剧,要如何面对?

为悲剧性乐观主义辩护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活得很累,过得不幸福、不快乐。比如被领导安排在一个不喜欢的团队工作,每天要面对牢骚满腹的父母,下了班回家还要做繁琐的家务……生活的压力和烦恼,让很多人难以负担。但是常识和现实,又总是命令人们“幸福起来”和“乐观起来”,告诉人们难过哭泣也无济于事。

幸福和乐观是不能强求的,人们只有找到一定理由才能真正幸福起来,就好比“笑”。如果只是在照相馆里被要求“笑”,那么这种毫无缘由的、强装出来的“笑”肯定是不自然的;但是如果因为考上理想的大学或者找到心爱的人等原因,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那么人的“笑”才是发自内心的、舒展的、打动人的“笑”。

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核心思想是悲剧性的乐观主义,也就是告诉人们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悲剧和苦难面前,人学会要勇敢地面对,化消极为积极,等待最终“化茧成蝶”的那一刻。

悲剧性乐观主义主张,在任何时候,即便是面对困难、疾病、厄运,人的生活和生命都是有意义的,人应该主动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才能战胜困难。事实上,他的这种观点恰好是当今时代所畅行的存在之虚无的一剂良药,帮助那些正处于迷茫中、不幸福、不快乐的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和努力的方向。

人一旦有了存在之虚无的思想,就会引发后可怕的后果,甚至这种结果是致命性的。比如在弗兰克尔所在的集中营中,一部分囚犯被眼前的苦难吓倒,认为“即便再努力,也不过是在等死”,于是他们会形成一种所谓的“放弃综合征”的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这些人拒绝早起干活,宁愿待在满是排泄物的草垫子上,然后拿出一支藏好的烟,开始抽。那一刻,他的行为就决定了这个人会在48小时内死亡。

集中营的例子或许有些极端,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一些抱着“活着没有目标,生活毫无意义”想法的人,他们常常以抽烟、玩游戏、刷手机来消耗时间和生命。弗兰克尔早些时候对患有“失业型神经官能症”的年轻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引发这种病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没有可以从事的事业;二是把没用和生活没有意义等同起来。

其实,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当弗兰克尔成功地说服患者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接受成人教育或访问公共图书馆的时候,这些人能通过免费且有意义的活动填补大量空闲时间之后,他们的抑郁症就消失了。所以,其实有时候,真正能够救赎一个人的不是药物,而是要拥有悲剧性乐观主义精神,拥有追求生命意义的能力。

如何化解人生的“三重悲剧”

大多数情况下,一旦人拥有了悲剧性乐观主义精神,那么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但是,人生有些悲剧没那么容易轻松应对,弗兰克尔称之为“人生的三重悲剧”。运用“悲剧性的乐观主义”,人生的三重悲剧就可以化解。

首先,面对“三重悲剧”之首——痛苦,就要通过努力和坚持,将人生苦难换变为机会。

年的高考,众多网友都被一个患有“庞贝病”的东北男孩所感动。他叫王唯佳,来自沈阳法库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米74的他体重不足90斤。因为患有罕见病,全身肌肉无力,脊柱侧弯,甚至晚上要戴着呼吸机才能睡个安稳觉。即便如此,王唯佳并没有放弃努力学习,他起早贪黑,每天坚持学习1个小时,凭借强大的毅力,最终在高考中考出分的优异成绩,成为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理科第三名。谈到高分“秘籍”,他只给出两个词──“努力”和“坚持”。

8月21日,王唯佳等来了心仪已久的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今年暑假,王唯佳还在村里办了一个免费的高考辅导班,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帮助,因为他觉得帮过自己的人太多了,无以为报,他要把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做也算是对大家的善意进行回报。王唯佳一个年仅19岁的残疾少年,用他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即便生来就要面对困难,也要勇敢应战,只要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人生“三重悲剧”的第二个是内疚,对此,我们要学会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

毫无疑问,只要是人,都会犯错。当我们的无心之举给别人造成了损失和伤害,我们的良心就会受到谴责。比如司机因为着急赶路而闯了红灯,恰好撞到了路过的行人;又比如因为一个人的失误,导致整个团队工作任务没有达标等。其实,有些错误并非不可原谅,犯错后知错并且尽力补救就可以。比如司机因为闯红灯撞了路人,不能逃避,而要立刻停车并积极配合警方做好事故处理工作,给予被撞的人合理的补偿;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团队工作任务没有达标,就要及时跟领导反馈问题,积极和团队成员沟通,最重要的是通过反思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保证下次不再犯错。

为了帮助那些因为内疚而郁郁寡欢的人们,作者弗兰克尔曾经尝试为服刑的罪犯开设意义疗法小组。他告诉罪犯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开脱找借口,要正视自己的问题,同时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在意义疗法小组进行的过程中,弗兰克博士一再告诫罪犯不许破罐子破摔,要超越自己,重新做人才是他们人生的意义。结果,这个小组接受心理治疗的27人中,只有一人在刑满释放后再犯,其他人全部从原来的罪行中悔过自新了。

与监狱里的罪犯想比,我们平时犯下的错误就显得小得多,比如前面提到的开车闯红灯或者脱给团队业绩拖了后腿等等。其实,犯了过错并不可怕,更不需要因为内疚而丧失对意义的追求。对于已经犯下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同时积极为损失作一些补偿和补救,事实证明,最终完全能够摆脱内疚的折磨。

除了前面提到的痛苦、内疚,最后人生最难以逃避的“悲剧”就是死亡。没有人能够逃过死亡的结局,人生的每一个时刻都包含着死亡的可能性。所以,不妨从短暂的生命中,寻找获取负责任的行动力。

年的疫情让人措手不及的同时,人们也被那群敢于与病毒作斗争的“逆行者”——医护人员所感动。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当中,无数人记住了一个名叫张定宇的绝症医生。张定宇今年56岁,医院的院长,自自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后,张定宇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一个需要救治的病人,被确诊患有渐冻症的他每一天都在和死神赛跑。

疫情期间,张定宇从来都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而耽误过一天工作,当记者问他:“你不累吗?”他的回答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他说:“我的生命每一天都在倒计时,我希望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力多做一些事情。”据统计,自疫情爆发以来,医院共收治名新冠肺炎患者,是是武汉市最早接诊新医院,也是收治重症和医院之一。

正是因为了有无数个了像张定宇这样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的守护,最终人们才在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身患绝症的张定宇医生,虽然他生命的长度已经定格,但是他生命的宽度每一天都在增加。

同样的,我们也应该羡慕和尊重那些年老的人们,虽然他们年事已高,行动迟缓,但是他们所拥有的人生阅历却是无形的财富,而这些财富是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从过去夺走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财富,是值得所有人羡慕的。所以,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时,没有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叹和恐惧,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让一切看似“悲观”的事情,都变得乐观起来。

四、意义疗法的重要价值

你知道吗,似乎弗兰克尔就是为研究存在主义而生的,他从4岁时就开始对人生有了最初的思考,16岁便和心理学大咖弗洛伊德有了书信接触。弗兰克尔从集中营被解救出来后就出版了《活出生命的意义》,心理治疗的意义疗法由此诞生。他到了晚年还在体验生面的多种可能:67岁时,他考取了飞机驾照;80岁时,登上了阿尔卑斯山;90岁时,他还在大学授课、写自传、接见学者,每周还要亲自回复数百封读者来信。

为存在主义而生的弗兰克尔

当你有意识地和人们谈论“人生”话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时刻都曾经思考过与“困难”“厄运”“生死”有关的内容,然而真正能够看清楚、想明白的人并不多,能够进行总结并归纳总结成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弗兰克尔就是其中之一。

年,弗兰克尔出生在奥地利一个普通且清贫的犹太家庭。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4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对人生产生了思考,只不过当时更多的是好奇和兴趣。

15岁的时候,弗兰克尔的化学老师在上课时谈到对生命的理解说,“有机体的生命分析到最后,也只不过是一种化学燃烧作用。”真正引发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质疑和好奇。很快,好学的弗兰克尔就被弗洛伊德的学说所吸引,每天除了学习之外,这个有些害羞的小男孩子开始疯狂地阅读A.阿德勒的著作,并很快成为阿德勒学派的热烈拥护者,尤其对精神分析论中的哲学观点感兴趣。少年时的他经常兴奋地一边读阿德勒的著作,一边做笔记、写心得,挑灯夜读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16岁时,善于思考的弗兰克尔忍不住开始给自己的偶像弗洛伊德写信。有一次,他把一篇自创的关于叔本华心理分析的文章寄给了弗洛伊德,没想到竟然得到偶像的认可,让他备受鼓舞。这篇文章在年后发表在《国际精神分析》期刊上,那时候弗兰克尔才19岁,这在当时的心理学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偶像的认可,以及知识的日益积累,让高中时的弗兰克尔对于生命的思考更加深入,他积极加入青年社会主义工人组织,在活动中积极与不同类型的人接触,丰富的社会实践为他的思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年弗兰克尔如愿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并有幸与他的偶像弗洛伊德见面。通过和大师的沟通,弗兰克尔不断将新的思考写入文章,5年他的《心理治疗与世界观》一文发表在阿德勒主编的《个体心理学国际》期刊上,更加坚定了他对存在主义研究的信心。

学医期间,弗兰克尔大胆地将精神医疗与哲学相结合,积极探讨精神医疗里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年,弗兰克尔博士毕业,年后他接管了一家针对自杀妇女的精神治疗病房,进一步深入研究存在主义与治疗精神疾病和抑郁症的方法。年,弗兰克尔自己开设医疗诊所,从事精神病症和精神病的治疗,这就为他将存在主义的理念引入精神治疗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弗兰克尔的从学医到真正从医的整个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生命的思考,而且随着他通过接诊和丰富的社会活动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弗兰克尔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更加完善和成熟,于是他决定将这些内容写进书中。

年,弗兰克尔与未婚妻举行了婚礼。同年9月,他和他的家人,包括新婚妻子都被关入了纳粹集中营中,而此时,他探索人生意义的手稿已经基本完成,也就是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最初的文字资料。只可惜,弗兰克尔进入集中营后,手稿就被毁掉了。

但是,弗兰克尔并没有气馁,发誓要将手稿重新写好的他,克服了在集中营每天都要面对的种种困境,他一边自救一边尽全力救助集中营的其他囚犯,给他们讲述追求人生意义的价值,最终让不少人逃过了集中营的死劫。

年,弗兰克尔带着他重新写好的手稿走出了集中营,紧接着,《活出生命的意义》就出版了。随后,弗兰克尔没有停笔,又出版了《意义的意愿》《无意识的上帝》《精神治疗和存在主义》等著作,他的意义治疗理论成为继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维也纳第三大心理治疗学派”。

与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分野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存在主义”究竟是什么。所谓“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的,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从而拥有意义。

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深受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思想的影响,但有区别于两者。比如,弗洛伊德的超我认知理论认为,人的灵性被人的本能欲望(特别是性欲)所驱使;而意义疗法则认为,人是自我引导的,正因如此人才能对其他人相爱,了解对方而不是把对方当做物件一样去利用和操控。这个毛头小子的反叛结论,让弗洛伊德和阿德勒这些心理学大佬很不高兴,后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会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学会,索性直接开除了他。

弗兰克尔的学术生涯,没有因为权威的否定而断送,反而开始具有了人本主义的倾向,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探求意义的意愿”是人的主要本能,人们受到生命意义的驱使从而成为更伟大的人;这与阿德勒理论中,人们为了对自卑感进行补偿而追求卓越,又有很大不同。

多年的研究让弗兰克尔本人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看法,也与他人不同。当大家都颐养天年时,弗兰克尔却在不断地挑战着年龄的极限,他67岁时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并到世界各个地方做演讲,推广意义疗法。在他看来,只要活着,就尽量让每一分钟都有意义,同时他认为自己肩负着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意义治疗,并指导他们付之于行动的责任。

意义疗法对人类心理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于人类心理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还将这种思想不断运用于实际。弗兰克尔在意义治疗法的基础之上,发明了一些治疗精神病人的特殊治疗方法。

人们总是担心未来会发生某种可怕或担忧的事情,于是越是担心就越焦虑,甚至到恐怖的境地,这叫做“预期焦虑”。比如孩子们总是在考试之前担心考不好,于是结果就是越是担心,就越考不好;演讲之前害怕忘词,但是越是害怕,就越是会在站上演讲台上大脑一片空白等等。

弗兰克尔倡导使用“矛盾意向法”来抵抗“预期焦虑”。简单地说,就是告诉病人要勇敢地去做他觉得很害怕的事情,或者盼望这些事情发生,这样,治病的恐惧感就被相反的愿望所取代了。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有些人非常害怕演讲,担心演讲的时候说错话,害怕自己慌张。

那么,此时“矛盾意向法”就会鼓励我们大胆地去想象我们害怕的场景,甚至可以想象得更夸张,“我真的很害怕,我觉得自己的心跳已经到达极限了”“所有人都是来看我笑话的,他们就是想知道我到底有多出糗”“我出得汗会一直流一直流,我感觉我的内衣都快被我的汗水湿透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越是把自己推至消极的极限,反而会消除它对我们产生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会抵消无谓的负面情况,凡事可以应付自如了。

弗兰克尔对于心理治疗还有一个发明,就是“逆反应法”,它与矛盾意向有些类似,就是努力对“强迫性倾向”产生反作用。比如呼吸,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就会竖起耳朵听大人的呼吸声音,然后就越觉得自己的呼吸很紧促。这个时候,我们不如转移注意力,以比较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反而会使我们烦恼的琐事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焦虑了。

总之,弗兰克尔对于人类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必然有人对他的想法并不认同,但是只要是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人,都是不会被历史遗忘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