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解剖台上,一具具冰凉的遗体,诉说着生活在日本的人们无声的痛苦与悲哀,于死亡之中见证生的无奈。
作者
书影君第篇原创文章
1
本周读完了一本比较“特别”的书:《不平等的尸体:解剖台上的“无声之言”》。
这本书说它“特别”,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因为它讲述的话题很特别,是关于法医鉴定、尸体解剖的;第二因为它观察问题的角度很特别,是从“死”凝视“生”。
本书作者西尾元,是日本兵库县一名从事了20年尸体解剖工作的法医解剖医。
西尾元的日常主要工作,就是接受警方的委托,为无数“非正常死亡”的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并将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关键信息记录在法医鉴定文件中,为警方侦破案件提供参考和帮助。
在长期的尸体解剖和死因鉴定工作中,西尾元不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还慢慢地发现,众多死者生前由于贫困、疾病、独居等社会性因素,所遭遇到的系统性不平等。
西尾元把自己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不断观察和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最终汇集成本书,从而以死亡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日本的许多媒体和作家,观察世界的角度总是很独特,也充满人文关怀。
比如日本NHK电视台曾经制作过一档节目《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记者从日本各地身份不明的死亡者为出发点,通过他们生前留在这个世界的点滴线索,抽丝剥茧探寻追索,重新回顾死者们曾经走过的人生之路,直至找到他们出生的起点。
NHK通过这档节目,试图为一个个在这个世界曾经活过的生命,最终画上一个封闭完整的句号。
这种对生命充满尊重的悲悯情怀,也流淌在《不平等的尸体》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文字之中。
2
普通人士一听到尸体解剖和法医鉴定这两个词,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凶杀案件和血淋淋的尸体,以及案件背后各种或狗血或凶残的案情。
这种由于恐惧而生的猎奇心理,曾影响着普通人群对于法医职业的认识角度。
还有一些观念深入在医学专业人士之中,比如临床医学治病救人才有意义,而法医解剖医直接面对死亡,面对一具尸体医术再精湛也对社会没有太多意义。
但对于从事了20年法医解剖工作的西尾元来说,这份工作的意义要深远很多。
它不但可以查明死因,为警方发现犯罪者提供帮助,更能从“如何死”中,发现许多“如何生”的道理。
许多需要被警方委托西尾元解剖并调查死因的尸体,基本上都属于“非正常死亡”,大致包括自杀、他杀或意外因素三大类。
其中意外因素的死因,包括冻伤、溺亡、中暑、长期营养不良、酒精中毒等等。
表面上看,这些死亡因素只是意外,警方初步对尸体进行检查化验后,也许就会当做意外事件处理。
但通过长期工作实践,西尾元知道,表面被烧焦的尸体,也许不是死于火灾,因交通事故被汽车碾压到血肉模糊的死者,或许是被人投毒致死。
只有通过精湛的技术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法医才能从尸体蕴含的细微蛛丝马迹中,发现真正死因,并阻止事实真相随着死者遗体被草率火化而永远湮灭。
告慰死者与生者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能够发现死亡真相。
3
通过多年更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西尾元发现,那些直接死因背后的间接死因,其实都最终都指向两个词:贫困和老龄化。
有因贫困病死的,有因贫困冻饿而死的,也有因贫困自杀的。
那个因冻伤而死在家中的人,是长期失业者;
那个因酒精中毒而死亡的人,是生意失败的酒精依赖者;
那个刺自己心脏5刀自杀的男人,只因欠了万日元无力偿还;
那个刚出生便被抛弃在垃圾箱而死亡的婴儿,只因为他有一个意外怀孕的贫困母亲。
日本在年便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比如在一些案例中,长期无人看护的独居老人、老人照顾老人的情况中,“非正常死亡”发生的概率也非常大。
那个因溺水而死亡的老人,是因为照顾他的痴呆高龄老伴,无意中把他压在了浴缸水中;
那个因中暑死亡的老人,只因独居无人看护报警;
那个因胸腔脓疡死亡的老人,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因吃药时长期误将药片包装吞下而无人发现,最终因包装边角划破食道黏膜,导致细菌进入胸腔感染。
接触的死亡案例越多,发现的死亡原因越多,西尾元就会有一种越来越多的遗憾甚至痛惜。许多个体的死亡本可以轻易避免,但在一些系统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中,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发生了。
在西尾元所工作的法医学教室负责解剖的遗体总数中,独居者占50%,接受生活保护(类似于我国的低保)者占20%,自杀者占10%,另外30%左右的为精神病患者。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非正常死亡”本身就带有社会问题属性,而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生前都身处社会阳光照耀不到的阴影之中,都属于这个社会中“失败的人”。
换句话说,他们都是与正常社会脱节的人。
从查明死因的本职工作,到思考直接死因背后的社会性原因,再从中总结出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等级差距”。
这也许就是西尾元这名司法解剖医和他这本书带给读者的最大启示。
正如书中的一句话:“解剖台上,一具具冰凉的遗体,诉说着生活在日本的人们无声的痛苦与悲哀,于死亡之中见证生的无奈”。
4
孔子在《论语先进第十一》中,曾对弟子季路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大意是活人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哪里能知道死后的道理。
我们大多数人,面对他人死亡的态度,都是恐惧、避讳或者漠不关心。
但在本文中,把孔老夫子的这句话反过来说,也许更能准确表达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
未知死,焉知生!
只有明白死亡的含义,或许我们才能真正尊重生命的价值。
-END-
书影君,一个不懂法律的心理咨询师不是好影评人。
把电影读成诗,将文字变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