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武侠小说的世界穿行,我曾经做过的侠客梦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老牌名院 http://www.csjkc.com/

也曾痴迷武侠小说

我很少说武侠小说,其实武侠小说我都是成系列地读,李凉,古龙,金庸,陈青云,梁羽生甚至描写总带擦边内容的武尊,松柏生。记忆里最早的一本武侠小说,《小八义》,小学初中读的,写了梁山好汉的后人行侠仗义的故事。故事有天然的吸引力,《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校》这本牢牢占据教育科普前列的著作,明确提出故事化,主动探索,参与,把学习主动化。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传说神话都是故事性质的,外带韵律,这是自然淘汰的结果,有开始,发展,矛盾,解决,结局。趣味就产生了,逻辑也无比清晰。所以被传唱,直到被文字记录。当有了文字之后,形式仍然是故事为主导的多。意识流的小说,王家卫,侯孝贤一些电影被很多人看不懂,看不下去,就是非常规的故事模版。思维一时不习惯。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读了很多遍的一本童话故事书,有插图,有故事和现在绘本差不多。更早的黑白连环画也看过,但没很深记忆,而且我对文字比图更敏感,就是混合编排在一起,我也要分开读。里面三个故事,三只小猪,杰克的魔豆,丑小鸭。我最不喜欢丑小鸭,矛盾冲突,不激烈,不像小猪和杰克,节奏很快。

电影也差不多,我是从武打片启的蒙,当时还有录像带,盒式的,比如太极张三丰。只要不下雨,每周都会看电影,当时还不叫电影,叫录像.后来进化了,各种VCD,DVD出来了,一群小朋友,就喜欢节奏快的,武打动作多的,黄飞鸿系列,东方不败都是重复看很多次。

东方不败的扮演者林青霞,真觉得是美人啊,清水黑发红纱,英气十足的俊俏,亦正亦邪半是洒脱半多情,武功又高强。当时不清楚挥刀自宫,只觉得美。这个习惯持续到初中,初中有家小卖部,只要买东西就可以去里面免费吹空调看电影。限制太多,只有午休时间,片子未必是自己喜欢的,读书多省事啊,好多武侠片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

武侠小说之路

读武侠小说限制就少了,就是要提防老师。无意间提升了阅读速度,后来胆子大了,不上课去宿舍看小说,一天一本大概这个速度。沉迷在武侠世界里,行侠仗义,鲜衣怒马,复仇,打怪升级,揭穿阴谋,来回反转。除了这种武侠小说,还读了相对严肃的《水浒传》,故事节奏一样,快,激烈,伏笔不会很长。

至今都记得,几乎每个章节都要写这句话:戎刀过处血雨喷,端的一条好汗。可以随便砍人,可太刺激了。尽管我也有一把砍刀,没开刃,幸好没去实践。武侠小说高手古龙,金庸节奏会慢,梁羽生我最受不了他描写环境,场景。写这干啥,打啊。越读越觉得,简单粗暴好像没有各种铺垫,伏笔,最后水落石出更过瘾。有种恍然大悟,前面都有暗示啊。解决疑惑后的爽,是一种极其美妙的体验。

少儿不宜的例子,一些电影很朦胧,开始觉得惊艳,觉得一下开了眼界,直到观摩了欧美之类,才发觉以前简直太可笑了,极似没见过世面的闰土。欧美多了,同样审美疲乏,太简单,没深度,没情节,没铺垫。和看武侠小说一样,不再追求打打闹闹,而是品味对话,环境描写衬托。

这点古龙真玩的溜,他总是来回反转,不到最后不真相大白,你的心完全被勾引住。大有才可谈大无,刺激的激烈到习以为常,就厌倦了,经济学上讲,边际效用递减。很饿吃一个饼,和半饱吃,到吃撑再让你吃,这个饼带来的满足感,就天差地别了。

人适应性太强了,一直被压迫,给一点自由就欢呼。一直被放纵,一点管制就受不了。所以人追求快乐,远没有逃避痛苦更积极。投资上说厌恶损失,给他说可能赚1万,没有说可能赔1万更能吸引注意力。奈何人会习惯,君不见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照样无所谓。

国外烟盒都画各种黑牙烂肺,烟民照样不在乎。不到没法承受的程度,动力就不会集中爆发。回到不宜话题,你适应了刺激,就没法给你更多的刺激体验,加强程度或者改变风格趣味。酒鬼从一两,半斤,到每天都喝,不喝难受酒精依赖成瘾。

毒品据说是感官刺激的终点,为了那一口粉末,人可以做理智下根本不会做的事。其他的刺激,都没法让他分泌多巴胺了,形成了依赖,成瘾了。这点推理到爱情上,如果上来你就遇到最美好的,完犊子了,剩下的都是不美,因为标准易高难低,纵使会适应,心里还是会一直对比,最好的永远是白月光,把未经历的都想象成世间无双,最美永远是未得到和已失去。

朝好处说,学霸,科学家,艺术家都有瘾,创造出好的,还想创造出更精彩绝伦的。在一个领域到达顶点,转向宗教的也很多。因为无处可探索了,就务虚超越。听过一个段子,看遍天下A片,心中自然无码。这就是经验积累的力量,卖油翁一样,滴油不洒,无他,手熟而已。

成人电影也有鄙视链,朦朦胧胧就心跳加速,最底端,门都没入。赤诚相见,终究还是没逃脱动物性,最后各种扭曲,还在追求新奇和刺激。最后不在乎清晰还是模糊,是AVN大奖还是地下实验影片,都能微微一笑,面不改色心不跳。乃至跳出这种感官刺激,去追求更恒久,更丰富的思维,思考,创造,反叛的乐趣。从下半身进化到上半身。

武侠小说的局限性

不再是兽性而是人性和神性主导大部分行为。我对文学洁本,创造极度纯净环境一直持反对意见,社会上比书里描述的脏多了,一点免疫力都没有,怎么让他分辨是非曲直。书法上讲,初学先求平正,后追险绝,既得险绝,复归平正。意思差不多,千山万水走遍,夕阳还是那个夕阳,心境不同了。可这必须要经历,要体悟,就像说男人没几个好东西,女人没几个好货色的偏激人一样,就自己那点经历和样本,和事实出入的概率可太高了。

人受思考影响,也受激素影响,看起来是人的问题,有的只是环境的问题。美国大兵去越南,很多人染上大麻,回国后,结果也没有如专家预测的那样动乱。我们文化自始至终都羞于面对激素的影响,肯定是发现了,没方法。朱熹要存天理,灭人欲。儒家强调慎独。

释门修心,修一念。不要以为和尚都没欲望《笑林广记》一堆和尚尼姑的段子。专门修白骨观,美女不过一滩森森白骨。有点像训练反应,巴普洛夫的狗一样,摇铃就流口水。这个实验还有后续,换个环境摇铃也不流口水了。可这些预防,老虎还是闯进了小和尚的心里来。人心性未定时,环境氛围影响是决定性的。和尚团体修,有一定成就定力才去红尘历练,不然上来就青楼,一下就温柔乡了。

武侠世界的梦幻

我读武侠就是这样,从追求节奏刺激,慢慢注重对话伏笔,接着注重内涵思想性,这一步,武侠小说明显满足不了了,很自然转向文学作品,文字美,意境美,变化丰富,文学作品虽然有思考,有载道部分,终究不系统,就转到千人千面的艺术和心理哲学,层层递进。当然不是说,我在进步,也可能是退步。最终回归到武侠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王国维描写心路历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另一位更深刻的梁漱溟也有过三段论:逐求,厌离,郑重。颇合罗兰那句,看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

有些就是要经历错误,迷茫,曲折才能发现真相,才能超脱而不是沉沦。人的时间毕竟有限,有经历才感悟,怕是早夭亡了。所以有了诸多经过很多验证的,不可做的事。聪明一点就可以观察到水坑而不去跳,负责教导这部分的,就是良师,益友,无穷的书籍。立足淤泥,亦可开莲花,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去走到现在,未来取决于现在朝向何处,走向何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