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少年与物质滥用 [复制链接]

1#

说到物质滥用,那什么是物质滥用呢?物质滥用离我们青少年远不远呢?物质滥用是指反复大量的使用、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与医疗目的无关的,且具有依赖性的一类有害物质,包括烟酒、毒品和某些药物,如镇静药、镇痛药等。

由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现代社会环境复杂性的增加,以及各种药物的广泛可得,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机会滥用这些物质,其带来的伤害对青少年影响最大。

根据北大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室年到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吸烟,约15%的青少年有吸烟问题,男女比例大约为7:1。

饮酒,约25%的青少年有饮酒习惯,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精神物品,约5%的青少年尝试过精神物品,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物质滥用?要知道,青少年物质滥用常伴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而显现。具体分析,青少年物质滥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质因素。因为这些物质能让人产生欣快感,容易让人持续使用,逐渐形成心理和生理的依赖。如果停止或减量使用,时常会发生恶心、呕吐、焦虑、易怒、失眠,甚至会产生幻觉等阶段现象。

社会文化因素。首先,随着信息化的快节奏和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人们变得容易紧张,同时,高强度的社会化服务和精细的分工容易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产生寂寞与空虚,而使用这类物质时暂时解除,精神桎梏,填补精神空虚的快速方法。其次,大众传媒的不良宣传语诱导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不良信息,如过分夸张的药品和保健品广告、潇洒的吸烟动作等。再有就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往往金钱成为主导的评价标准,成为人们竞争追逐的目标。于是,就有人为了经济利益,不惜贩卖毒品以获取暴利。青少年常常是他们设定的消费对象,这是严重的社会隐患。

家庭因素。父母有物质滥用习惯的子女容易受其影响。父母与子女缺乏交流管教,过于放任或专制,都容易促使青少年因情感不能得到满足,而另寻途径。尤其是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忽视生活教育与品德教育,也会让孩子容易接近烟酒与药物。

个人因素。由于每个人的身心特点不同,健康状况欠佳者更容易因使用药物而导致成瘾,如止痛或安眠类药物。在心理因素方面,一些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尝试成人的角色。一些人是为了逃避现实,解除烦恼焦虑,减轻紧张,寻求快乐。一些人是为了获取同伴的认可和接受,还有些人认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

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缺乏健康教育,尤其缺乏对青少年进行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的指导及相关法律的教育。与此同时,以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学校评价,使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被漠视,无法在学校获得认同感,从而走向社会,接触不良人群,染上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的恶习。

那物质滥用可怕不可怕呢?青少年物质滥用会损害个人健康,影响学业和危害社会秩序。在我国,青少年容易滥用的物质主要包括香烟、酒精。阿片类物质和摇头丸等兴奋剂。

烟草。烟草具有极为广泛的可获得性,是最容易被青少年物质滥用的。烟草中有害物质具有致癌和促癌作用,在烟草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尼古丁是导致烟草滥用和依赖最主要的成分。吸入尼古丁后,在对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节产生短暂的兴奋作用后,会产生长久的抑制作用。因此,吸烟不会增加脑力活动,反而会使学习效率和记忆力下降。

酒精。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大脑皮层的抑制导致皮层下释放,饮酒者出现精神松弛,情绪释放,可有欣快体验。饮酒的危害主要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依赖和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脏、皮肤等脏器的损害,其中,急性中毒,更可因饮酒而导致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行为,如醉酒后的驾车斗殴等。青少年长因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默认,甚至鼓励而开始饮酒以后,在同辈团体的压力作用下,逐渐浸入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阶段。

阿片类物质。海洛因是目前滥用的最为广泛的阿片类物质。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镇痛、镇静和欣快三个方面。阿片类物质具有强烈的成瘾性,主要表现为开始使用后耐受性迅速增高,阶段症状较严重,渴求感强等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共用针头、注射器注射这类物质也是HIV传播最为重要的途径。我国阿片类物质滥用有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常因为好奇、无知或受到同伴团体的压力而尝试使用这类物质。

还有一类是丙氨类物质。摇头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药理作用可能通过网状结构,导致大脑皮层兴奋,使用者常有兴奋、欣快、精力充沛的主观体验。急性中毒者表现为兴奋、好争斗,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昏迷等。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戒断症状包括疲劳、多梦、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性迟钝或兴奋抑郁,对药物有强烈的渴求感。

青少年物质滥用,可防不可防,下面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谈一下如何预防青少年物质滥用。

社会层面。在法律上规范合法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严格控制和管理处方药物,严格禁止非法精神活性药物、毒品的种植、生产、贸易和使用,还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广泛宣传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危害。

学校层面改良传统的讲座,课程等宣教模式,借助宣传图册,动画视频等青少年容易接受的认知方式,使青少年对物质滥用的后果产生正确的认识。通过与教育为核心的活动,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提高人际沟通技巧,提高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满足青少年的基本需求,从而达到预防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目的。

对于那些想尝试一下的青少年,也就是那些会对滥用物质说是的青少年,我们该怎么办呢?可以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给予其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心理技能训练。

家庭层面。家长自我行为约束,做好榜样,要懂得如何和孩子有效的讨论有关物质滥用的话题,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能直接寻求家人的帮助。平时要和孩子多倾听,多交流,了解孩子的交友,生活作息,学习,身心适应情况,以及发现孩子的不适当行为或反映。此外,还应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生活教育与品德教育。

总之,控制和解决物质滥用及其危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