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二十六章ldquo适量饮酒, [复制链接]

1#
如何诊断是否是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908/4467176.html

第二十六章“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是真的吗?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酒喝多了不好,少喝点对身体有好处”,这样的话我们经常能听到,还有的说:“酒能软化血管,每天少喝点酒能活血化瘀,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时喝酒的人倒不怎么这样说,反倒是很多从来不喝酒的人却经常这样说。

事实上,喝酒人不是因为“喝酒对身体有好处”才喝酒,他们喝酒时也从来没有想过喝酒有什么好处或坏处,他们之所以喝酒只是因为喝酒上瘾了,喝酒已成为他们潜意识里的本能反应,到了自己的喝酒点,或自己的饮酒模式被触发时,就条件反射地想要喝酒,否则就痛苦、难受。所以喝酒人喝酒完全是因为酒瘾,是酒瘾驱使他们天天喝酒。

一、不喝酒的人比喝酒的人更相信“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喝酒人并不是因为喝酒有什么好处才喝酒,可以说他们喝酒是没有目的的,他们喝酒纯粹是因为酒瘾,所以“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不会出自喝酒人,这么说吧,如果你劝一个喝酒人戒酒,他可能会给你摆出很多喝酒理由,比如:“医的繁体字有酒(酉)字”,“在中医里酒是药引子”,“就这一个爱好了,不戒”,或“男人不喝酒,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等,但他永远不会拿“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少喝点酒对身体有好处”等观点来反驳你。道理很简单,“适量”和“少喝点”是他们最避讳的字眼,喝酒人要喝就喝个够,少喝点还不如不喝。可能你会说,也有人开始学喝酒时确实认为喝酒有好处,不错,不排除有这样的,尤其是在“红酒诱惑”面前,有人的确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学喝酒的。但不要忘了这时他们还没有上瘾,等他们喝几年上瘾了以后,这时你若再问他们为什么要喝酒?他们会顾左右而言他,不会和你正面讨论这个问题的,更不会说“少喝点酒对身体有好处”这样的话。所以喝酒人一般不会说“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反倒是不喝酒的人爱这样说。

这也难怪,不管是喝酒的还是不喝酒的,很多人都缺乏酒的科学知识,很多人甚至连酒的最基本常识都没有,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当大家都在说“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少喝点酒对身体有好处”时,对喝酒人来说,他们本能屏蔽这样的话,就像他们屏蔽“少喝点酒吧,酒喝多了伤肝”、“喝酒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喝酒耽误事”一样,但不喝酒人天天被这样的信息灌输,天天听到、看到这样的信息,你想会怎样?人人都这样讲,时间长了自然他们就信以为真了。自己相信了不要紧,他们还会不辨真伪、不加深究地告诉别人,比如不喝酒的人一般都是劝人“少喝点”,而不直接劝人戒酒,有时他们甚至还开导戒酒者——“戒酒倒不必,少喝点就是了”、“不是不让你喝,少喝点”、“没必要说不喝就一点不喝,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嘛”等等。他们不喝酒,他们哪里知道喝酒人的苦衷——要么喝(喝够量),要么不喝(滴酒不沾),谁也做不到“少喝点”、“适量喝一点”,更何况“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根本不存在。

假设“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成立,那么这个适量又是多少呢?这个所谓的“适量”,有说每天酒精摄入量男不超过25克,女不超过15克,也有说男不超过20克,女不超过10克。我们知道,50克为一两,10克、20克是什么概念?请问你能做到吗?谁能做到?是的,几乎没有人能做到。既然没有人能做到,那么谈再多“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又有什么意义?除了达到“今年过节不收礼”,反而更收礼外,我想不会再有其它作用了。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少喝点酒对身体有好处”,就是这样以讹传讹,人云亦云,慢慢地流传开来的。

当然,如果不喝酒的人有朝一日也学会了喝酒,那么他们也就和其他喝酒人一样,喝酒就只是喝酒,既不会想它有什么好,也不会想它有什么坏,喝酒只是满足自己的酒瘾罢了。

二、“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根本不存在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句话不知何时何人发明,也不知流传了多少年,误导了多少人,现在谎言终于被戳穿了。年8月,世界著名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文证实,饮酒没有安全界限,“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根本不存在,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最健康的饮酒方式是滴酒不沾。

《柳叶刀》是著名英国医学杂志,创办于年,中文名字“柳叶刀”,顾名词义,状如柳叶的手术刀,英文名字“Lancet”,尖顶窗的意思,以此命名医学杂志的寓意是“照亮医界的明窗”。

一直以来,《柳叶刀》发布的一些医学研究成果在医学界都是非常权威的,这次关于饮酒与健康的研究,数据来源遍布全球,来自全世界的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这项研究,采纳的数据从年至年,时间跨度长达27年,样本量更是高达万人。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饮酒与健康的研究样本数量最大,数据最全面,评估最准确,结论最权威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万饮酒者的性别、年龄、酒龄、饮酒频次、饮酒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酒精与消费、酒精与死亡、酒精与残疾和疾病、酒精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得出如下这样一些结论:

1、酒精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2、酒精的那一点点好处跟它的害处比,微不足道、不值一提,酒精带给健康的任何益处,都抵不过它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3、酒精摄入量与酒精对健康的危害不是线性关系,就是说,即使大幅减少酒精摄入量,但酒精对健康的危害却减少不了多少,换句话说就是,“即使适量饮酒,酒精的伤害依然很大”。

4、饮酒导致的癌症等疾病风险的增加,远远超过它的那点些微益处。

5、全球每年有万人因各种原因死亡,其中万人因酒死亡。

6、饮酒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中青年男性(15-49岁)死亡的头号凶手,6.8%的男性和2.2%的女性因酒死亡,在全部致死因素中,12.2%与饮酒有关。

7、50岁以后因酒致癌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大。

8、所谓的安全饮酒量,根本不存在,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最健康的饮酒方式是不喝酒。

三、没人能做到少喝、适量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适量”有时也被叫做“安全饮酒量”,那么这个所谓的“适量”或者“安全饮酒量”又是多少呢?关于此,说法不一,有的说啤酒一天不要超过一罐,白酒每天不要超过50ml;还有的说,男性的安全饮酒量为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也有的说男性每天不超过20g,女性不超过10g。这是什么概念呢?50克42度白酒中含有酒精21克,50克38度白酒中含有酒精19克,所以20克酒精相当于40度白酒50克,25克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50克。试问,一个平时每天喝半斤八两的人,现在每天只让他喝一两,谁能做得到?

当然没人能做得到,事实上这已经是戒酒范畴了,属于传统戒酒法中的控酒法。关于控酒法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是将自己的日常饮酒量减少到一个自认为的“安全范围”内,比如原来每天喝两顿,现在只喝一顿,原来每顿喝半斤,现在只喝一杯,或一两、二两。这种戒酒方法,看似很“巧妙”——既可以每天都能喝到酒,又能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但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事实上,控酒法因为每次都喝不够量,每次都喝不过瘾,浅尝辄止,最后的结果就是让自己时时都处于一种酒精缺失感状态,时时都在“要不再多喝点”、“要不就别戒了”中纠结。因为酒瘾得不到满足,心里就老“想”着酒,每天就需要用意志力无数次地抵抗酒瘾来袭,试想,每天这样强忍硬扛,谁能坚持得住?又能坚持多久?

书中我们反复强调“看书过程中,不要提前停酒,请保持原来的饮酒习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在书还没有看完、心瘾还没有完全清除时就提前停酒,那么在后面看书过程中再犯酒瘾时,就会分散你的看书专注度和注意力。所以我们要求在看书过程中,原来怎么喝还怎么喝,哪怕看书过程中不想喝了,也务必要保持原来的饮酒习惯。

我们之所以这样要求,还有以下原因:

1、看书过程中不被打扰非常重要,而提前停酒,就会导致随时可能出现的戒断反应,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影响阅读效果。所以,我们说即使只有十分钟的看书时间,也要找个不被人打扰的地方。

再次强调一遍,即使只有十分钟的看书时间,也要找个不被人打扰的地方。

2、虽然你喝了这么多年酒,但其实你并不一定知道酒的真正味道,当你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喝下你的每一口酒时,你会发现“原来酒的味道这么糟糕”,你会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原来自己被酒骗了这么多年。我们要求你把这种体会一直保持到你看完最后一页书,喝掉最后一杯酒的时候。

3、尤其是在看书后期,为了让你更好地体会每一口酒的味道,加深对酒的

感官认识,我们要求你越往后越不要提前停酒,因为看书到后期的时候,很可能你会从心里不太想喝酒了,有时喝酒时还会感觉有点恶心,甚至难以下咽,而越是在这个时候喝酒,你对酒的感官认识越深,戒酒之后你就越不容易怀念喝酒。这时我们要求你继续喝酒,也有增加你对酒的厌恶感,强化你潜意识里“酒不是好东西”、“我的身体不需要酒”印象的意思。

每个酒民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饮酒模式,饮酒模式是酒瘾(心瘾)的一部分,在酒民的所有饮酒模式中,酒量是最重要的一个。酒民每一次喝酒,首先追求的是喝到酒,光喝到酒还不够,还必须要喝够量,就是俗话说的要“喝好”。第一喝到酒,第二喝够量,二者缺一不可。“喝酒喝不够,还不如不喝”,只有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酒瘾才能得到满足。

对喝酒上瘾的人来说,要么一点不喝,要喝就得喝个够,谁也做不到“少喝”、“适量”。你可以看看你的周围,哪个喝酒人能做到少喝、适量?一次两次也许还行,时间长了根本做不到,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有一种情况倒是可以,那就是医生说让戒酒。医生发话时往往是身体出现了急病、大病,身体已经不允许再喝酒,再喝就会有生命危险了。这时病人也是真心想戒酒,可是又戒不了,于是他们就采取折中的办法,给自己定一个“安全饮酒量”,比如每天只喝一两或二两,或每顿只喝一杯或半杯,这样既照顾了身体,又兼顾了酒瘾,还“听了”医生的话,在他们看来,如此“两全其美”,岂不妙哉!此时,主导他们这样做的思维不是“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而是“只要不多喝,少喝点没事”的侥幸心理,同时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欺骗。

除了患上重大疾病,任何成瘾类物质只要上了瘾,就做不到“适量”,所以单从“瘾”这个角度来说,“适量饮酒”也是不成立的。哪一个酒精依赖者,哪一个嗜酒者,哪个酒鬼,刚开始学喝酒时不是从少量开始,一点点多起来的呢?所以,“适量饮酒”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除了做不到“适量”外,酒瘾还有个特点,就是每次喝酒都想比上一次得到更好的感受(比如酒精麻醉的更深,或酒精中毒的更厉害),每次喝酒都想比上一次喝的更多,以满足一次比一次增大的酒瘾(尽管这种增大主观上你不一定能察觉到),所以喝酒上瘾后,如果你想往多里喝很容易,往少里喝很难。

四、酒依赖的四个循环式交互上升规律

嗜酒者最早都是从少量饮酒开始的,嗜酒者一开始都是轻度饮酒者。

从轻度饮酒者到重度酒依赖,遵循以下循环式交互上升规律:

规律1:越喝酒瘾越大,酒瘾越大喝的就越多。

规律2:越喝酒醒后越空虚、难受,越空虚、难受就越想喝,喝的就越多。

规律3:每次喝酒,潜意识都想比上一次喝的更多,第一,因为酒瘾更大了;第二,为追求比上一次更好的感受(比如酒后“放松”,酒后“昏睡”等)。

规律4:越喝肝脏里的乙醛蓄积的越多,乙醛蓄积的越多,肝脏受到的伤害越大、肝功能越差;肝功能越差,对酒精的分解能力就越低,乙醛蓄积就更多,肝功能就更差。

为什么有人爱喝啤酒,有人爱喝白酒

酒瘾跟喝酒时间长短、饮酒量大小有直接关系,喝酒时间越长、饮酒量越大,酒瘾就越大,所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喝啤酒的多白酒的少;三四十岁开始渐渐地喝白酒的人多了,喝啤酒的人少了,因为“啤酒不过瘾”,而且这个时候往往喜欢白的、啤的混着喝,或者喝完白酒再来点啤酒;等到四五十岁时你再看,基本上都是白酒了,而且白酒就是白酒,不会白酒、啤酒混着喝,也很少有喝完白酒再来点啤酒的。五十岁以上的人很少有喝低度白酒的。

现在你明白“有人爱喝啤酒,有人爱喝白酒”是怎么回事了吧?

好酒:喜欢喝酒,来者不拒,各种场合都可以喝;

嗜酒:好酒,沉湎于酒,重度酒精依赖,一个人也能喝醉;

酗酒:嗜酒如命,经常一个人喝,给人感觉是在借酒浇愁;

纵酒:酗酒无度,天天喝、顿顿喝,有意地放纵自己喝酒;

滥酒:毫无节制,随时随地喝,喝酒已经成为无意识行为。

每一个酒鬼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从最开始的轻度饮酒,到好酒、爱酒,再到嗜酒、酗酒、纵酒……,慢慢地,酒成为他人生的最爱,当喝酒成为一个人的人生最大“爱好”时,一个真正的酒鬼就诞生了。

酒鬼的生活中心是酒,当有一天喝酒从他的人生最大“爱好”变成他的唯一“爱好”,当健康、家庭、事业,乃至生命都阻挡不了他喝酒时,这个普通酒鬼就变成了一个嗜酒如命、纵酒无度的大酒鬼。

大好光阴,美好的人生,就这样被酒控制着,终日沉迷于酒,每天与酒为伴,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吗?

如果你劝一个酒民戒酒,有时他的回答非常干脆:“不戒,就这点爱好了,再戒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真的是让人无言以对啊。但仔细想想,其实他们说的也是实话,嗜酒的人随着酒依赖的加深,慢慢地酒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以前的爱好会越来越少,最后就只剩下酒这一个“爱好”了,当然舍不得丢掉了。

我们假设有人能做到“适量饮酒”,再假设少量饮酒的伤害也确实“小”,但我们要知道酒精对人体的伤害是一个持续的累积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一次、两次“适量饮酒”,不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但只要不停止饮酒,终有一天,一次次的“小伤害”会累积成大伤害。何况“适量饮酒”的“小伤害”不一定就真的小,饮酒量与酒精对人体的伤害之间并非线性关系,1两酒的伤害绝不是2两酒伤害的1/2,更不是5两酒伤害的1/5,而是大于或远远大于2两酒伤害的50%、5两酒伤害的20%,至于大于50%或20%以上多少,则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五、红酒能软化血管吗?

这些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动脉硬化成为中老年人非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