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和谐心态
成就健康心理
精神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若是精神障碍不及时诊治会加重病情,给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远离该病的侵袭,我们应了解精神障碍。
常见的精神障碍种类
01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
具体表现:
反复出现的语言性幻听
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
原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冷淡
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2.偏执型精神障碍
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
具体表现:
智能良好且妄想具有逻辑性、系统化的特点
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
妄想的内容比较固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
02
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躁狂
躁狂发作的特点是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具体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
语量增多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精力充沛、不感疲劳、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行为鲁莽、不计后果
睡眠需要减少
2.抑郁
抑郁发作的特点有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滞。
具体表现:
(1)心境情感方面
悲伤、对愉快/不愉快事件的反应减弱、空虚感、情感缺失、焦虑、愤怒
(2)思维认知方面
注意减退、犹豫不决、缺乏自信、无故自责、无助感、悲观、自杀念头
(3)精神运动方面
迟钝或激越
(4)躯体方面
基本功能改变,如失眠、嗜睡、食欲增加或减退等。
躯体感觉方面会有疼痛、受压感、怕冷或肢体沉重等。
03
神经症
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察觉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切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1.恐怖症
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2.焦虑证
3.强迫症
4.躯体形式障碍
肠胃不适、皮肤症状等多部位多性质的疼痛等。患者过分关心和担心自己的主管症状,往往有夸大。常伴有明显的抑郁、焦虑。甚至有自杀倾向,易形成药物依赖。
5.神经衰弱
04
应激相关障碍
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有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具体包括:
1.急性应激障碍
在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从创伤到发病间的潜伏期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
3.适应障碍
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常会影响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
05
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地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他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该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被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
06
心理生理障碍
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变现形式的精神障碍。具体表现有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
07
癔症
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以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万例。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年初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超过万。
由于精神障碍不像癌症、心血管疾病一样有较高的概率会直接导致死亡,所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对精神疾病患者以及精神卫生的忽视普遍存在。再加上精神疾病初期症状不是非常明显,就更容易被人忽略掉,再等发现为时晚矣。还有人并不知道什么症状和病情属于精神疾病。希望通过今天的小科普能让您了解常见的精神障碍。
与心灵相约,
与健康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