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是沿海地区重要的水产种类,
因其鲜香味美、营养丰富,
深受大家的喜爱,
常见的贝类
有牡蛎、文蛤、贻贝、花甲等。
然而最近,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重要提醒:
食用贝类有风险,
因为它来了!
赤潮来了!
每年4-6月份是
我国赤潮的高发季节,
沿海贝类易因赤潮蓄积毒性而
引发中毒事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袁涌铨:颜色上来说,我们其实还会看到有酱油色的海水变色现象,包括黄色的、绿色的各种颜色的海水变色现象。
专家提醒大家,在海边如果发现海水出现异常的颜色,尤其还伴有异味、出现死鱼死贝等现象,一定要远离海水,并向海洋渔业部门进行报告。而受到一些游客喜欢的海洋“蓝眼泪”现象,其实也是赤潮的一种,代表这个水域的水体富氧化程度比较高,游客也尽量不要去触碰海水。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提醒广大消费者,
切记注意提防此类风险。
为什么食用贝类会有风险?
贝类因摄食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会通过食物链蓄积贝类毒素。贝类毒素的蓄积量随地域和季节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如排水口附近、4-6月份赤潮高发期等捕捞的贝类,更易蓄积贝类毒素。贝类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会迅速释放而引发中毒。
所有因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目前均无特效药物治疗,且日常的烹饪方法无法完全破坏贝类毒素。
如何才能既享受贝类的美味,
又最大程度降低食用风险呢?
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