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辞职老师的自白早点识别精神问题,也许 [复制链接]

1#

前段时间一部热播电视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那年夏天,学校图书馆在夕阳西下显得尤其有味道。

近秋天的傍晚,微微的凉风配着学校的广播音乐,似乎一切都在跳舞。

我查阅好资料,心满意足地走向回宿舍的路上。

好美的日子,风轻云淡,小时候的梦想现在都一一实现,教书育人,永登知识高峰。想起这份满足,年轻的笑容又在嘴角散开。

“老师好!”

“姐姐!你又去图书馆了!”

“老师好!”,学生们路过会打招呼,我微笑回应。

“老师!老师!!”王乐跑步走近。

“你手机打不通。

李晓出事了!郑天把她毁容了!

她疯了一样,把砸碎的酒瓶往她脸上戳。”

“什么?!”我一阵眩晕。

“是门卫叔叔把她阻止了,但是警察已经把她带走了。

医院去了。医院吧!”

……

一切戛然而止。

我的回忆只想到此为止。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想去回忆郑天那天的举动给自己和其他同学带来的惨剧。

一切源于无知,而我不想悲剧重演

李晓后来接受了多少次整容,我不敢去打听。

她曾经朝我吼,说她很疼。

当时的我,落荒而逃,从那所中学辞职,没有再从事教师职业。

我说,这不是我的错,你不要朝我吼。

而这么多年的很多天,我都有在内心对李晓说对不起。

这场事故里,大家都没有错。

郑天是生病了,精神分裂症。

郑天的父母没有错,他们不知道会有这样的惨剧。

学校没有错,我们不是医生。

我也没有错,我不懂精神医学,那时候我们没有专职心理咨询师。

可是受害者,可能现在还在痛苦中,有人直接改变了职业,还有人心怀内疚,那就是我。

一年后,我开始学心理学,然后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再后来,医院进修。

我对主任医生老师一次又一次说:“我害怕!我害怕病人突然发病会伤害到我。”

直到一日又一日,我亲眼看到一个个让人怜惜的病人,他们没有那么可怕,并且验证了书本和老师教授的知识:

这些病人,暴力的并不多,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有些是情感淡漠有些是偏执分裂。

但是,他们在发病前都是有前兆的,及时就医就会减少很多伤害。

没有如果,只能默默接受

比如当年,其实我并不是没有看到过郑天的迹象:

上课的时候,突然把矿泉水瓶砸在地上;

在QQ群里胡言乱语;

上课的时候傻笑;

把自己的性别写成男性。

这是她当年发病前几天的迹象。

其实那天我去图书馆就是去查找资料,想着怎么应对这样的学生,觉得这可能是需要就医的。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当时没有立即联系她父母,也是有些害怕她父母的强势和不讲理。

而现在,如果一切重来,我有心理学、精神医学的相关知识,对她父母也没有那么多偏见,我可能会勇敢地告诉她父母,用同理心去联结她的父母,告诉郑天是需要第一时间去赶紧就医诊断的。

没有那么多可是,一切都已经发生。

……

是的。

这一切都成为推动我呼吁大家正视心理学的动力。

郑天把李晓毁容,是因为她当时出现幻觉,笃定李晓把保送她去北大的名额抢占了,其实我当时所在的中学,根本就没有保送资格。

而我们无知,错过了惨剧改变的时间。

《扪心问诊》

疾病终究会被治愈,即使是精神分裂

十年后,匆匆。

“馨儿,医院了,幸亏有你提醒。要不然她就被离婚啦。”

路上遇到邻居月月,她把消息转达我。

“嗯,精神分裂症积极治疗,有可能康复的。”

我复杂的情绪组合了这样的回答。

“不知道呢,我挺怕的,以后聊,要去见客户了。”

月月匆匆离去。

小芳也曾住在小区。

因为一次物业活动我们有过一面之缘,互加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