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书录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白癜风病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07858.html
书名: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作者:冈田尊司の序言第一章将以罗杰斯确立起来的沟通技巧为中心,介绍能够使对话成立,并让对话进一步深入的基本沟通技巧。第二章将以短期心理治疗方法之一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中心,探讨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沟通方法。第三章将以动机式访谈法这一沟通方法为中心,介绍该如何促使陷于矛盾及困顿中的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第四章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中心,介绍通过纠正自己的认知方式,来改善认知困难的沟通方法。第五章将以辩证行为疗法为中心,介绍如何通过言语的引导,克服强烈的自我否定情绪。第六章将阐述容易让对话产生障碍的三类「奇葩」,即具有焦虑矛盾型人格、焦虑回避型人格和自恋型人格的人的心理特征,介绍与之进行交流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沟通方法才能使对话顺利地进行下去。第七章将从语言上的对话出发,进一步思考与行为及环境进行沟通的技巧。这种沟通技巧在无法进行语言沟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家解决沟通问题。?第一章与奇葩沟通,从建立对话开始最有效的沟通方法就是尽量不打扰对方,并顺利地引导对方的思路进行下去。罗杰斯的经历摸索与转变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诞生正确的沟通方法能产生巨变沟通的两个基本功能保护对方的安全感来促进沟通从共享兴趣到共享心情共享兴趣的人会变得有活力在擅长的事情里找回活力用兴趣改造不良行为勇于放弃对话的主导权不要干扰来访者的表达思路同理心促进信赖关系建立同理心得到有效发挥的三大要素罗杰斯认为能够引起同理心变化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正确的同理心」「非支配的温柔」以及「诚实度」。为了能够感化他人的内心,使其产生渴求变化的欲望,需要通过这三大要素来营造能够让人接受的氛围。事实上,相比使用何种治疗方法,能否营造这种氛围更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这里所说的「正确的同理心」指的并非是单纯的同情或者是在对方身上倾注过多的感情,而是在保持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的同时,正确把握对方的立场和心情,并以此来理解对方的情绪。通过与自身的经历重合来寻求心灵上的共鸣,或者是试图套用自己自以为是的解释以及偏离主题的理解,都不可以算作正确的同理心。「非支配的温柔」中的「非支配」指的是不强迫对方,尊重对方具有自由的自主性。「诚实度」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态度,只是表面上的伪装,或是想操控对方的态度是无法产生打动对方内心的力量的。罗杰斯说过:「我发现如果自己的言行举止并非出自本意的话,最终也是无法真正帮助到对方的。」不是通过伪装,而是从内心产生的同理心来真心实意地面对对方时,才能够带来巨大的力量。这三大要素,一言以蔽之,可以将其称为真正的同理心。在与对方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且不说会经常出现沟通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或者是发生冲突的情况,就算是在事情开始恶化的情况下,大多数也是因为欠缺了之前所介绍的这三大要素中的某一项或是全部项。越是容易受伤的人,越是能够敏锐地感受到这一点。即使是平常都具备这三大要素的人,在睡眠不足、身体状况不佳、有其他的烦心事以及时间不充裕等的状况下,也会像这样因欠缺其中的某一要素,而导致沟通变得紧张或是产生冲突。请记住当有什么事情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时,一般都是因为同理心这一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如何表现出同理心反应式倾听的四个技巧「reflecting」是动词「reflect」(反射、映出)的形容词形式,意为「使……反射、让……映出」。也就是说,所谓的反应式倾听就是要像照镜子一样地来倾听对方所说的话。一些专业书籍中有时会将其翻译成「回顾式倾听」,笔者认为这种译法并不是很贴切。接下来介绍一下需要大家掌握的反应式倾听沟通方法的四个基本技巧:①像录音机一样原封不动地重复对方的话。②改用「也就是说……是吗」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归纳,向对方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③通过提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你是怎样一种心情呢」来寻求对方更详细的说明。④通过提问「难道是……吗」来向对方传达我们的理解以及推测。比如,提出类似于「是因为被自己的母亲如此对待,所以才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是吗?」「您有点儿生气了,是吗?」这样的问题,来帮助对方发现自己之前并未察觉的心绪,并让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反应式倾听打开幽怨女性的心扉一位女性以绝望的口吻抱怨道:「谁都不关心我的事情,无论我想做什么事情都是无所谓的,大家只会说一些讨厌的话。」当你遇到这种在语言上十分消极的人时,一般会不经意间反驳道:「没这回事吧!」然而,这样的回应在这位女性看来,容易让她觉得连自己的抱怨都不能够被他人所接受,自己并没有得到我们的同理心。这种情况下,通过反应式倾听方法做出应答的话会是怎样的呢?首先,在使用①的原封不动地重复对方的话的场合下,通过「谁都不关心自己的事情,还会说一些讨厌的话啊」这样的话来近乎忠实地重复对方的话。在理解了对方心情的同时,原封不动地重复对方所说的话,不仅能够让对方觉得自己的心情确实被他人理解了,并且从其他人口中听到自己所说的话之后,对方也会开始稍微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在听到「谁都不关心我的事情」这句话时,她可能会觉得确实如此,但也可能会开始反省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儿夸张了。无论是哪一种,这都可以成为她回顾自己语言的一个契机。通过使用②转换语言来归纳要点的技巧进行沟通的话,就变成了「也就是说当你不被他人所关心时,反过来就会觉得自己被否定了是吗?」这样总结要点的说话方式。这种情况下,把稍带自我感情的语言转换成客观表述出来的方式,有助于整理并重新冷静审视当前的状况。通过③提问方式来让对方更详细地说明情况的技巧,可以通过提问「说谁都不关心你,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或是「你会这么想是因为什么呢?」来继续向对方挖掘更多的信息。通过倾听对方叙述更详细的情况,那你就不会保持对其漠然的印象或者深信不疑的看法了,而是能够对其事实进行忠实的讨论了。对于「尽说一些讨厌的话」这样的牢骚,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寻求对方做出进一步的说明,以此让沟通具体地深入下去。在表现出同理心的同时,根据更加实际的情况来把握当前的状况,不仅对于倾听一方来说能够加深理解,对于说话一方,还可以帮助其整理究竟发生了什么。使用④推测对方未表明的心情和事实的技巧时,则可以向其提问「那个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可有可无的吗?」或是「难道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暴饮暴食和自残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来推测与其问题行为产生的关系,能够促使对方自己去「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希望能够由患者本身去发现问题的所在的,但通过间接地给他们一些启发,即使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之后也能够更容易「发现」的。反应式倾听让失意男性主动意识到问题开放式提问的价值反应式倾听的③和④的技巧中也有使用到,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与倾听一样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就是「提问」这一行为。提问不仅能够整理、深入对话,而且是一种能够促使对方发现以及引起对方变化的强有力武器。通过提问引导出丰富的可能性以及变化的关键点在于使用开放性提问(OpenQuestion)。开放性提问指的是,通过使用类似于「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这样具有广泛含义的疑问词来提问。与其相反的就是封闭式提问(ClosedQuestion),主要是通过「是」或「否」来进行回答,或者是通过对所给选项做出选择的形式来进行提问。自由度越低的提问,提问一方就越容易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进行,沟通脱离主线的危险也会降低。想要手法高明地收集信息的话,答疑式的提问方式则更有效率。事实上,通过封闭式提问所获取的信息从表面上来看其实际内容非常匮乏,而开放式提问所获得的信息中,其内容会更加丰富。开放式提问重要的原因不单单在于其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还在于它能够引导对方做出更加具有自主性的反应。在对封闭式提问做出回答时,对方成了被动的一方,会被提问一方的视角所束缚,这样一来对方就难以从自身的角度去阐述问题了。而对开放式提问进行回答时,由于对方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回答,仅凭这一点双方的沟通就能够变得更加具有能动性了。沟通之所以为沟通的原因便在于此。在提问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用盘问的口吻来询问对方。为了能够让对方更具自主性地做出应答,最重要的就是保障他的安全感。因此,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连续使用诸如「为什么」「然后呢」「什么意思」等语气较尖锐的词语,而是要让语气更委婉些,关键在于要让回答的一方能够从容地做出应答。增加肯定性的反应肯定性反应的陷阱增加肯定性反应的时候,还有一个比较容易陷入的陷阱,就是「过誉」这件事。过誉就像是在胡乱地发行纸币,不仅会造成纸币的价值越来越低,还会陷入失信的危机。这样一说,肯定性评价过少的状态就会变成通货紧缩,人的干劲和活力都会降低。与之相比,反倒会觉得过誉时的通货膨胀状态更好吧。重要的是维持两者的平衡以及切勿忽略它们的变化。并且,比起巨大的变化,细微的变化更为重要。在细微的变化初现端倪之时,当即承认它,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够促使变化成为实际性的东西。如果好不容易发生了好的变化,却没有察觉到它,反倒对其他的事情加以严厉训斥的话,事情是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还须注意的一点是,肯定性的评价容易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引导。这样就容易超越中立范围,导致对方的自主性发生改变。有时还会有导致事态朝着违背本人意愿的方向发展的危险。想要尊重对方的自主性让其自身做出决定的话,有时候就必须注意不要滥用偏颇一方的肯定性评价。比方说,希望孩子在体育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父母或老师,大多会对他的运动能力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而希望孩子在艺术方面及学业上能够取得优秀成绩的父母或老师,则分别会就其最感兴趣的领域对孩子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虽然这样做确实是有效的,但可能会忽视孩子们在其他方面所具有的能力以及可能性,这样就会阻碍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不是从我们所期待的角度出发,而是需要从更高的角度出发,冷静地看待孩子们的爱好和特性。不是以带有目的性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而是要尊重其能够朝任一方向发展的自主性,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的可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有不愿自己的自主性受到侵害并且讨厌被他人引导的人,对于被给予肯定性评价抱有戒备之心的案例。在这种场合下,不要过多地倾注感情,倒不如稍微地表达一下自己的评价,这样更能够缓解对方的戒备心,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评价。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从意想不到的人那里得到出乎意料的评价,能够让其产生更大的动力和自信。我自身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小的时候,不怎么爱学习,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笔记本上也画满了涂鸦,然而有一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并没有注意到我,他们似乎正在聊关于哪个孩子看起来将来会有出息的话题,我无意中听到了他们闲聊的内容。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位老师提到了我的名字,并且说道:「总感觉那个孩子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这位老师经常冲学生发火,这种评价让我更是感到惊讶。从这些细微的事情中,我不知怎么产生了乐观的希望和自信。我觉得自己应该实现这位老师的「预言」,于是上课的时候也比之前更认真听讲了。但是,如果当时我听到的是完全相反的「预言」的话,结果又会如何呢?无论是肯定性的评价还是否定性的评价,评价这一行为具有左右人一生的影响力,我从自己之后的经历中可谓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想要让容易停滞不前的岩石继续移动的话,持续保持中立的态度,并在适当的时机给出肯定性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作为能够让人在糟糕的状态中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变化的原动力,肯定的应对态度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概括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被否定的人大多数无法得到发展,并且其自身的能力往往连一半的有效发挥也做不到;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得到肯定评价的人,他所具有的能力很有可能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但是,如果因考虑过多而使其变成诱导的话,你特意给予的肯定评价也可能会导致将来的停顿。因此,保持好在尊重对方自主性的同时给予肯定评价的这一绝佳平衡状态,才能够产生真正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评价因被相信而成为力量。我们普遍认为评价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哪怕它毫无根据,也可以带来巨大的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当当事人及其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有希望」时,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够得到好的结果。「相信」这一行为具有使希望成真的力量。也就是说,对于那些肩负着与人相关、培育他人以及支持他人责任的人,从某一意义上来说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相信当事人具有某种可能性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会变好,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好的结果。与之相反最糟糕的情况则是,有些人不相信却怀疑,不评价却否定,认为反正也不会有所变化而在内心抛弃当事人,甚至鄙视当事人。在沟通的过程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能够对对方怀有敬意,相信对方所具有的可能性,并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