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围术期乳酸监测和临床意义的再认识 [复制链接]

1#
北京痤疮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作者:卞金俊,孟岩,薄禄龙,邓小明,医院麻醉学部

乳酸是机体细胞代谢的重要产物。在围术期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血乳酸水平升高的情况,通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或不良预后相关。乳酸常被视为缺血、灌注不足和休克等状态的标志物,一直呈现“负面形象”。然而,细胞新陈代谢和相互作用十分复杂,乳酸虽然是某些细胞的代谢废物,却是另外某些细胞的代谢原料。临床医师对乳酸十分熟悉,却未必知之甚详。现通过对乳酸代谢过程、高乳酸血症的原因、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三方面的分析,再认识乳酸与其在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作用。

1.乳酸的代谢

乳酸,学名2-羟基丙酸,分子式为C3H6O3,摩尔质量为90.08g/mol。在水溶液中,乳酸分子的羧基释放一个质子,产生乳酸根离子。根据旋光性不同,将其分为左旋乳酸(L-乳酸)和右旋乳酸(D-乳酸),机体内产生的乳酸均为L-乳酸。年,瑞典化学家KarlWilhelmScheele首先在发酵的牛奶中发现并分离出乳酸。年,德国医师、化学家Scherer在一例脓毒性休克产妇尸检中发现乳酸水平升高,认为其可能是脓毒症的代谢产物。

年,Huckabee提出乳酸酸中毒综合征,认为其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细胞一般通过糖酵解途径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释放少量ATP,而丙酮酸代谢则有两种不同途径。在有氧状态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催化生成乙酰辅酶A(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丙酮酸未进入线粒体,在细胞质中由乳酸脱氢酶催化生成乳酸。

例如,氧供不足时丙酮酸不能通过三羧酸循环代谢,导致乳酸生成增多。体内无缺氧因素但存在细胞代谢异常,也可导致乳酸产生增多。例如,维生素B1缺乏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为乙酰CoA的反应,导致丙酮酸堆积,随后乳酸生成增多。酒精中毒和酮症酸中毒,也可促使丙酮酸生成乳酸。此外,机体糖酵解通量大幅度增加(如剧烈运动、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和脓毒症时),丙酮酸和乳酸产生均增多。

换言之,不能简单地将乳酸生成增多归结为组织氧供不足。所有组织均可产生乳酸。在静息状态下,健康机体的骨骼肌(40%~50%)和脑(13%)是产生乳酸的主要场所,肠道、红细胞、白细胞等也可产生乳酸。在危重疾病中,乳酸产生的增加更多来自肺、白细胞和内脏器官。正常情况下,机体每天产生乳酸1.3~1.5mol,其产生和消耗量相当,血液中的乳酸浓度稳定。乳酸的代谢和清除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当上述器官功能不全时,乳酸清除能力下降也可导致血乳酸水平升高。

2.高乳酸血症与乳酸酸中毒

高乳酸血症是指血清、血浆或血中乳酸浓度高于正常值(2mmol/L)。乳酸酸中毒是指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的中、重度高乳酸血症。从临床角度来看,当乳酸产生增多、利用和清除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时,可导致高乳酸血症。脓毒症和休克是高乳酸血症的常见原因。Dugas等证实,超过一半的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水平升高。组织缺氧是导致乳酸酸中毒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年脓毒症最新定义(脓毒症3.0)制订过程中,大多数专家认为“乳酸水平主要反映了脓毒症时细胞功能障碍,组织氧供不足、有氧呼吸障碍、糖酵解加速,乳酸肝脏清除率降低也参与其中”。因此,脓毒症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的原因,不能单纯归结于全身氧供不足。年,Cohen和Woods将高乳酸血症分为两类:有组织缺氧临床证据的乳酸酸中毒(A型)和无组织缺氧临床证据的高乳酸血症(B型)。B型高乳酸血症进一步细分为B1型(与某些潜在疾病如肝衰竭有关)、B2型(由药物或毒素引起)和B3型(由先天性代谢缺陷引起)。由此可见,高乳酸血症和乳酸酸中毒可由许多因素导致,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发生于脓毒症患者,是乳酸酸中毒的共同致病因素,临床工作时应全面考虑,并积极处理。

3.乳酸酸中毒的预后评估和治疗

高乳酸血症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文献不胜枚举。一项包括15 例创伤患者的研究发现,血乳酸水平>6mmol/L患者死亡率为22.7%,血乳酸水平≤6mmol/L患者死亡率仅为2.3%。另一项包含5 例急诊患者的研究显示,入院时血乳酸水平<2.0mmol/L、2.0~3.9mmol/L和≥4.0mmol/L患者7d死亡率分别为2.9%、7.8%和23.9%。值得注意的是,动态血乳酸测定并观察其变化,可提供比单个时间点测定更为准确的预测信息。

多发伤患者血乳酸水平若在入院24h内恢复正常,其生存率可达%;若在入院后48h内持续升高,生存率降至78%;若48h后仍持续升高,生存率降至14%。治疗的前6h内血乳酸水平下降≥10%的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率为19%,而下降<10%的患者死亡率为60%。与血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等传统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血乳酸水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具有额外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价值。

一项包含28 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血乳酸水平>4mmol/L但血压正常患者的死亡率为29.0%,这一数值与出现低血压但血乳酸水平<4mmol/L的患者死亡率(29.3%)相似,表明即使没有明显的低血压,高血乳酸水平也可提示预后不良。治疗后ScvO2达标(≥70%)、血乳酸水平未达标(每2h乳酸水平降低≥初始值10%)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为41%,而血乳酸水平达标、ScvO2未达标患者的死亡率仅为8%。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最初或持续的高乳酸血症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但其临界值(cut-off值)尚未明确。对血压正常的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超过4mmol/L是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脓毒性休克时,与乳酸水平正常的患者相比,乳酸水平中等程度升高(2~4mmol/L),甚至处于正常范围高限(1.4~2.3mmol/L)仍提示较差预后。

升高的乳酸水平开始下降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且反映治疗可能有效。一项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水平为导向的治疗可显著降低ICU重症患者院内死亡率。在急诊室复苏期间以乳酸水平正常化为目标的患者,比没有进行连续乳酸水平监测的患者死亡率更低,ICU住院时间更短,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更低,非机械通气时间和无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间更长。

当然,仅凭乳酸这一项指标并不能充分判定治疗是否有效,还应结合临床其他指标和临床医师的经验综合评判。临床医师应牢记,血乳酸水平升高能提示存在潜在疾病,但其本身并无危害。高乳酸血症由生理性原因导致,如运动或短暂的无并发症的癫疒间发作,则无需治疗。如高乳酸血症由病理过程所致,应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迅速纠正休克、扩容,以及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针对脓毒症早期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源,纠正全身氧供不足。复苏初期旨在纠正全身氧供不足并改善循环,之后有必要鉴别是否存在其他导致持续性高乳酸血症的病因,并予有效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肝功能损伤可导致乳酸清除率下降,故治疗中应注意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并对已经发生的肝功能障碍进行积极治疗。一些降低血乳酸水平的特殊治疗,也值得临床医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