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颤抖的手躁动的心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体验活动 http://pf.39.net/xwdt/180722/6410197.html

本期导读:78岁老爷爷,曾诊断“帕金森病”,服药多年后出现反复言行异常,自语乱语,大声喊叫,说看到神、鬼,经诊断为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该如何治疗?

一、病例资料

男性患者,78岁,因“反复言行异常1年半,加重2天”于年1月6日入精神科病房。患者儿子及女儿提供病史。现病史:患者约于年出现手抖、动作缓慢,曾诊断为“帕金森病”。一直服用多巴丝肼片(0.g/次,3次/日),治疗初期症状控制可,近两年症状控制欠佳。年7月,患者逐渐出现言行异常,主要表现晚上不睡觉、大声吵闹、喊叫、自语乱语,在家东摸西摸,反复把冰箱门打开又关上。白天安静,无乱语。日常生活能自理。上述症状大约一个月出现2~3次,能自然缓解,一直未予特殊治疗。年病情较稳定,言行异常很少出现。年1月4日患者突然出现自语、乱语,大声喊叫,说看到神、鬼,说有人害自己,情绪显紧张、害怕,行为怪异,有时躺在地上不动,双手乱抓,问其不答,伴食欲差,不肯进食。家属为进一步诊治,于年1月5日23:00时至某院急诊科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1.9×/L↑,中性粒细胞77.5%↑,余正常。生化示随机血糖8.2mmol/L↑,余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ST-T段轻微异常。头颅CT示:脑白质变性,老年性脑萎缩。请精神科会诊后,于同年1月6日2:00时拟“精神障碍查因”收入院。入院前食欲欠佳,睡眠不好。二便正常。体重改变不明显。无高热、昏迷、抽搐、呕吐等。既往史:年患中耳炎,治疗好转,但听力下降。年发现前列腺癌,已行手术治疗;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2℃,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90mmHg。神清,心音低钝,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肠鸣音正常。阴囊正中处有一长约4cm的手术瘢痕,已结痂。双手静止性震颤,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稍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精神状况检查:神清,烦躁不安,接触交谈被动、不合作,问话少答,有时答非所问,自语、乱语,偶有大声喊叫,思维散漫,东一句西一句,未能进一步了解内心体验,引出幻视、被害妄想。情感淡漠,有时显紧张、害怕,情感反应不协调,记忆力、智力粗测不配合。意志活动减退,无冲动、伤人、自伤等,无自知力。入院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帕金森病;老年性脑萎缩。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5×/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9%。②生化全套:葡萄糖8.9mmol/L↑、胆碱酯酶2.6KU/L↓、谷酰转肽酶83U/L↑、肌酸激酶U/L↑、α-羟丁酸脱氢酶U/L↑、肌红蛋白ng/ml↑、尿素氮8.7mmol/L。③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4.47g/L↑、余无特殊。④心脏彩超:心脏各房室大小正常;左室壁增厚;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⑤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请结合临床;右肺上叶陈旧性病灶;双侧胸膜增厚伴钙化;主动脉、冠状动脉硬化。诊疗过程:因患者有20年帕金森病史,精神异常随帕金森病情加重而出现,且头颅CT提示未见明显特征性病变,故考虑精神症状与帕金森病联系密切。考虑患者年老体弱,小剂量开始用药,予口服喹硫平片25mg/日,后逐渐加到50mg2次/日,同时口服多巴丝肼片0.g3次/日。住院治疗12天后,患者精神症状稍改善,烦躁不安减轻,较前稍配合,但仍有自语、乱语,卧床多,少动。肌张力仍较高,双手震颤。考虑精神症状与帕金森病相关,抗精神病药物未加量。后再次请神经内科会诊,调整治疗方案为:喹硫平片(25mg/次,2次/日)抗精神病,多巴丝肼0.g,3次/日、吡贝地尔缓释片mg,2次/日、盐酸金刚烷胺片0.2g,2次/日抗帕金森病,以及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联合心理干预等对症治疗。住院28天后患者精神症状消失,双手轻微静止性震颤,可下床走动,生活能自理,予以出院。随访:患者出院2个月后停用喹硫平,坚持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症状控制可,无明显言行异常,睡眠改善。

二、讨论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不稳等运动症状,呈渐进性进展,至疾病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帕金森病的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为社会造成巨大的医疗支出。现在很多的研究认为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认知功能损害、睡眠障碍、感觉异常等非运动症状,对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更为明显,它可以出现在PD病程的各个阶段。有报道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40%~50%,焦虑障碍的发生率为3.6%~40.0%,抑郁与焦虑障碍经常共存,并可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出现;未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率为5%~10%,而应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为10%~40%。焦虑、抑郁或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一旦持续存在,将给患者及其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带来重大的影响,而且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目前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抑郁、焦虑的产生可能与皮质-基底节-丘脑神经环路功能失调及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变性、系统功能失调有关,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所致的器质性疾病。抑郁是PD患者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关于诊断,年《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对PD的非运动症状的诊疗进行了详细描述。(1)帕金森病抑郁:抑郁可以出现在帕金森病病程各期,甚至在运动症状出现前就已经出现。帕金森病抑郁程度不一,可以为重度抑郁、轻度抑郁、心境恶劣等。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注意力集中困难,工作和生活兴趣丧失、睡眠障碍、冷漠、悲观、缺乏幽默感,自杀念头、焦虑、敏感。PD患者的抑郁表现与运动障碍症状易混淆,动作迟缓、表情变化少、缺乏愉快感等表现应注意鉴别是抑郁还是运动障碍,通过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抑郁相关症状,如情绪不稳和自杀观念,轻生言行,对PD患者常规进行心理量表测量有助鉴别及早期识别。(2)帕金森病焦虑: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和社交恐惧。其中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较为常见。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心,恐惧死亡或成为别人的负担,在公共场合感觉尴尬;惊恐障碍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濒死感、过度换气、手足抽搐。(3)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多发生于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于诊断10年或更长时间后。与精神分裂症不同,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幻觉、错觉、妄想和存在的错误观念。帕金森病幻觉可涉及任何感觉形式,但以视幻觉最为常见,有报道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占全部幻觉类型的90%以上。早期出现的视幻觉主要是威胁内容的视幻觉,多于白天持续存在,且与其他类型幻觉伴发。听幻觉、嗅幻觉、味幻觉通常较少出现,可以与视幻觉同时发生。其他精神病症状如妄想,偏执及谵妄,早期很少发生,但随着病程进展会变得更频繁,而且通常被认为是抗帕金森药物所导致的结果(药物引发的精神症状)。此外,睡眠障碍也是该病常见的表现,Chaudhuri认为间断睡眠是PD患者出现最早、持续最久的睡眠异常,其特点是患者每晚醒2~5次,并有30%~40%的时间处于清醒状态。造成间断睡眠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变累及中枢睡眠结构和丘脑皮质通路;PD的运动障碍、持续震颤、肌强直(翻身困难)以及PD其他非运动症状(如夜尿增多、尿频尿急、不安腿综合征、梦魇、肢体疼痛、感觉异常等)。此外,抗PD药物的不当使用及其不良反应亦可导致间断睡眠。然而有时也表现为睡眠过度,Abbott等认为日间睡眠过度可能是PD的一个标志性的亚临床症状。Chaudhuri等对多项PD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认为主要原因是PD疾病本身、夜间间断睡眠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替代药物的应用所致,约1/2的患者有日间不可抑制的睡意和睡眠过度,约1/3的患者有睡眠周期紊乱和发作性睡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关于治疗,年《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提倡治疗原则:①帕金森病抑郁焦虑患者应行抗抑郁、焦虑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②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幻视、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时,应依次考虑减量或停用苯海索、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若症状仍无改善,则将左旋多巴逐渐减量;若采取以上措施仍有症状或锥体外系症状恶化,则宜选择疗效确切、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小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并争取以最小剂量获得最佳疗效。③多巴胺替代疗法与抗精神病治疗是一对矛盾,一种症状的改善可能导致另一种症状的恶化,治疗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用最少的多巴胺能药物控制运动症状,用最低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控制精神病性症状。

三、关于药物选择,建议如下。

(1)帕金森病抑郁:抗帕金森病药普拉克索具有确切的抗帕金森病抑郁作用,可用于帕金森病抑郁治疗,改善抑郁症状,减少合并用药。SSRI类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对帕金森病抑郁亦有确切疗效,同样可用于帕金森病抑郁的治疗。(2)帕金森病焦虑:帕金森病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类药品,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但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