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常喝酒但不喝多,对身体就没坏处了吗安全 [复制链接]

1#

喜爱喝酒的朋友总有个问题:经常喝酒,但不喝多,对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喝酒的安全量是多少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今天钟医生先从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说起。

我们喝进去的每一滴酒,都在人的身体里经历了什么呢?当我们喝下一杯酒后,约10%的酒精会借助胃进行基础代谢,还有少量的酒精可以借助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身体之外,剩余90%的酒精会迅速进入到血液中,在肝脏进行代谢,肝脏分解代谢酒精的全过程,具体又可分为3个流程。

第一步,在乙醇脱氢酶的功效下,酒精会转变成乙醛(一级致癌物);紧接着,在乙醛脱氢酶的功效下,乙醛会转换成为乙酸;最终,借助三羧酸循环的生化反应,乙酸会被转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到体外。这个过程看上去好像非常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酒精代谢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差别,而这关键与“乙醛脱氢酶”相关。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Research》上的一篇文章《中国代谢解析计划对例样本的深层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人中,约40%到50%的人与生俱来缺少乙醛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相对缺乏的人,没办法将乙醛彻底转换成为乙酸,造成乙醛(一级致癌物)在身体内堆积,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喝酒越喝脸越白和喝酒越喝脸越红的人,哪类人酒精代谢更快?

事实上,这两种状况的出现,依旧与肝脏代谢酒精的环节有关。一喝酒就脸红,是由于酒精分解的效率过快,促使后续乙醛的溶解效率无法跟上,赶不及彻底转换成为乙酸,累积在身体内,便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造成面色通红的状况。但相比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喝酒脸白的人更“惨”一点,这是由于他们在第1步——分解酒精时,酶的数量和活力就比其他人更差。因为酒精没办法及时的溶解,大量的酒精进入到血液中,会使外周的毛细血管迅速回缩,导致血液向身体内核心位置聚集,使皮肤变得越来越苍白,许多人都认为这样的人酒量一定非常不错,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人不但更易出现急性酒精中毒,还要面临着大量摄取酒精,导致出现肝癌的危险。

可是在生活中,大家都明白饮酒对人的身体有危害,为什么有些人依然戒不了酒?当人体对酒精产生依赖之后,实际上是形成了神经系统的某个适应和喜好。酒精进入到人体后,脑部内的多巴胺浓度值会随着上升,造成一种满足感、欣快感,如果不喝酒了,神经系统缺少酒精所导致的刺激性,人便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没精打采,造成各种各样戒断反应,例如流口水、恶心等躯体症状的出现,或者是焦虑、失眠等精神障碍的出现,这一系列的戒断反应会使人无法忍受,因而接着饮酒,恶性循环。

当然,有朋友们说,虽戒不了酒,但是喝了酒再解酒总该是有用的吧!为了能快速醒酒,现代人想出了多种多样的醒酒秘诀,在这当中流传最普遍的是靠食物醒酒。例如,喝酒前喝一杯纯牛奶或者酸奶,这样都可以保护胃,减少酒精对胃的损害,然而,这种办法根本没办法让人醒酒。胃内是高酸的环境,喝进去的纯牛奶和酸奶,会先和胃酸产生化学反应变性,从而酒前喝纯牛奶或者是酸奶,只能延缓酒精的消化吸收,并不会减少酒精本身的危害。那么,纯牛奶没有效果,喝蜂蜜水或葡萄糖水,是否能够快速解酒呢?

事实上,酒精代谢的效率关键与乙醛脱氢酶的总量和活力相关,葡萄糖和蜂蜜都难以发挥加速的效果。倘若已经喝醉酒,蜂蜜、浓茶和咖啡都对解酒没有帮助,最多是补充一些水分。

那很多朋友还有一个疑问,我喜爱喝酒,我喝少一点,可以吗,最多1两或2两?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载了1项涉及到全世界万人的研究发现,喝酒并没有所说的“安全值”,要想抵抗酒精的损害,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滴酒不沾,最安全可靠的摄入量应当为0。除此之外,西班牙和德国的一项协同研究发现,喝醉酒一次,伤脑六周,网上传的解酒方法,几乎都未曾得到科学的论证。

所以,喝酒多与少,对身体都是有害的,也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值。要想更好的保护我们的肝脏,保护我们的身体。建议大家尽量少喝,甚至不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