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京日报」
医务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农村,为群众在家门口进行义诊与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急救专家走入基层展开培训,让更多志愿者可以在危急时刻挽救市民生命;未曾谋面的一个志愿团队,通过电波治愈人心……连日来,南京市卫健委组织市属医疗机构开展暖心健康促进服务,24小时守护市民的身心健康。
家门口享受“健康大餐”
“大爷,您的血压偏高了,收缩压都超过了,这可能是您一直头晕的原因之一。医院心血管病科看看吧,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可不能大意!千万记住了!”1月13日下午,医院、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孝陵卫社区联合举办的“百名党员专家进百家‘迎新春送健康’中医药社区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孝陵卫晏公庙西村,专家们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把“健康大餐”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多年来,除了走进社区,医护人员还积极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养老机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西医结合义诊,为前来咨询的患者问诊把脉,指导他们进行自我保健和饮食调理,为群众提供耳穴埋籽、刮痧等中医服务。每次咨询体验的市民都络绎不绝,纷纷给予好评。
为给重点人群带来更连贯的健康志愿服务,医院(胸科院区)的“情暖孤老心”服务不仅在新春期间展开,自年起“红马甲”们已经给龙蟠路社区的老人们送去了近10年的温暖,为社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了多一份保障。“‘红马甲’3天没来,就有点想这些孩子们!”这是社区老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多年来,市卫健委组织市属医疗机构志愿者向基层群众开展防疫知识、卫生健康教育宣传等,并邀请专家进行义诊,疫情暴发之后,更采取分散式、小分队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将温暖送到老百姓身边。医院近半年来就已开展中医义诊30场、中医线上线下相结合健康讲座76场、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人次,线上线下累计服务市民超过3万人次。
护航生命“救”在身边
年新年第一天,南京地铁内一名乘客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在危急时刻,经过急救培训的工作人员果断实施急救措施,从死神手中抢回了生命。
连日来,一系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志愿服务陆续走进各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农村等。院前急救就是与时间赛跑,患者尽早得到急救处置对于最终的成功救治至关重要。为了填补救护车到达现场的这段时间空白,市急救中心等相关机构的志愿团队,多年来持续走进基层,开展知识普及与培训。
市急救中心于年在院前急救中引入志愿者APP,一批具有爱心、热心、公益心的急救志愿者,经过急救技术的专业培训,在街头巷尾填补急救时间的空白。
邱霞就是经过市急救中心遴选和培训出来的第一批急救志愿者。此前溧水区有市民急性酒精中毒昏迷,调度员将任务推送给附近的邱霞。接收到任务后,她立即奔赴现场施救,对患者进行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等初步救治。救护车到达后,急救医生给予专业处置,医院,最终患者转危为安。“当我们身边有意外突发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出现的可能不是的医生,而是身边的路人志愿者。这也是中心致力于急救自救互救科普培训,开发急救志愿者系统,打通急救‘最后一公里’的原因之一。”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近3年来,市急救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类急救知识科普培训场次,培训公众超过5万人,志愿者团队成为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有力补充力量。
电波传输中治愈人心
与面对面医治疾病不同,南京有这么一批志愿者全年无休,在看不到的电波传输中,每一分一秒都在守护着全国各地患者的身心健康,即便是新春期间也不例外。
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可能是全国吸纳负能量最多的电话之一,每一个打来的电话都在诉说着抱怨、抑郁,甚至透露出轻生的念头。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帮助疏导心理压力,让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是医院相关医护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组成的48名志愿者团队的职责。
小小的房间内看似平静,实则“惊雷”涌动,电话的背后常常是一个绝望的灵魂等待安慰。“我们不能有一丝的懈怠,打过来的或许就是‘生命垂危’的人。”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服务始于年,在医院精神病学泰斗翟书涛老先生的引领下,国内首家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中心在这里创立。市危机干预中心下设的自杀干预热线年与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合二为一,并在年接入精神卫生服务热线,完成了三线合一。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干预热线作为全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承担单位,于1月27日大年初三紧急启动24小时不间断运行。热线以南京、江苏为中心,辐射全国进行心理支持、心理援助、危机干预等指导。疫情以来,这群“树洞人”共接听超过1.1万通热线,为饱受精神困扰的人们提供了坚实的帮扶和支持。
南报融媒体记者王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