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别是不是白癞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22790.html 季媛媛39健康网
▼
VOL.
作者|季媛媛
编审|王潍
编辑|廖颖瑶
本文共字,阅读时间9分钟
年的意大利很不太平,在罗马街头,稍有不慎就会突然遭到难民袭击,此时,城内居民大多选择紧锁家门,但身在异乡留学的中国90后姑娘远晴却背道而驰,她借机在街上四处游荡,只希望能够有幸被难民选中,用刀捅死、用炸弹炸死、被推进地铁轨道。
无论哪种死法她都接受,只求快点结束,但最终没能得逞。她只能继续深陷泥沼,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一般,一边怀疑人生,怀疑自我价值,一边封锁自己,远离一切社交。
◎深陷自我怀疑,压抑自我的年轻人。/Originoo
如果把远晴的人生旅途描绘成图,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线。而这样的曲线提醒她要尽早结束,归于平淡的直线。于是,她不再像平时一样用酒精麻痹自己,而是寻求彻底的解脱。那一天,远晴已经备好了一大瓶二锅头,但她在最后一刻选择了给自杀干预热线打个电话,这是她平生第一次收到了“去医院试试”的善意劝说。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医院,收到的答复却是:“你病了。”
年10月,医生根据远晴的描述告诉她,这是“双相情感障碍症”(又称“躁郁症”,以下简称“双相障碍”)。也是从那天起,她才知道这熟悉又陌生的疾病已经伴随她好几年了。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Originoo
“确诊后,医生给我开了药,我也听话地吃了一段时间,但依旧感觉身心疲惫。”自从26岁确诊后,远晴已经与这一疾病正面斗争了4个春夏秋冬,她知道这样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
像远晴一样与双相障碍相处多年的患者不在少数。根据年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
◎有研究显示,每20个人里面就有1个到2个人会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患上双相障碍。/《南方日报》截图
在刚过去的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日,我们需要走进更多双相障碍患者的内心。
PART.1
8年都在漩涡里挣扎求生:
不为人知的双相障碍确诊困难
一直以来,人们对“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理解有两种:一种,觉得他们是“疯子”。整天疯疯癫癫,对这个群体有一丝恐惧;另一种,觉得他们是“天才”。才华出众天赋秉异,对他们有着浪漫的想象。
双相障碍夹杂在两者之间,在临床上这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不过,在生病之前,他们也与正常人看起来毫无差异,有些患者甚至有着不错的工作、体面的身份、喜欢的人或事。远晴就曾有着许多人所羡慕的学历背景。
◎年7月,年仅37岁的天才画家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被认为患有双相障碍。/quanjing
年出生的远晴在17岁高二会考拿到毕业证之后,申报了英国学校,17岁出国读了预科,在英国一待就是5年,随后又在意大利待了4年,并于26岁时回国。
“那时候,我因为突然变得思维不连贯,所以经常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每天就像飘着一样。渐渐地,我开始变得有些‘躁’,但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是‘躁’,就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特别爱写论文,而且会群发,要求所有人看。我妈是哲学系毕业的,邮箱里有很多我思维混乱但又疯狂输出观点跟她争辩的黑历史呢。”远晴介绍,有时候,她其实很喜欢这种“躁”,而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也都希望自己能一直维持轻躁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也会特别高,效果也特别好。”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远晴总是特别精力充沛,经常在外暴走好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语言、行为动作变多,语速、思维速度变快等,都是躁狂的表现。/网络图片
对于这样的状态,也有双相障碍患者如此描绘:突然会有灵光乍现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点子和想法,但很快它会搅得你无法思考,无法睡觉,满大街地溜达。
也有研究显示,当一个人达到躁狂状态时,他们可以做到几天不睡觉,高度兴奋,可不断进行创作,而这样的状况很多时候也会被人认为是“天才”。
◎从《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到英国女作家伍尔芙,从梵高、玛丽莲梦露、费雯丽到丘吉尔……这些名人都是双相障碍患者,所以,也有人称双相障碍为“天才病”。/网络图片
然而,这样的状态没有持续很久。不久之后,远晴的“躁”就被打破,转为了“郁”。这主要因为英国有一家学校很受远晴青睐,她很希望能成功进入这所学校,但很可惜未能成功,也是从那天后,她开始进入一蹶不振,记忆力、注意力也下降明显。
这也符合双相障碍的症状——病程多形演变,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混合迁延性、潮起潮落式的病程不一而足。
◎抑郁和躁狂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医学美图
“当时,我对精神健康的知识了解不多,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叫‘双相’的病,一开始我还怀疑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因为只听说过这个,但又觉得不像,所以迟迟未去就诊。”远晴说。
于是,在缺乏就医意识的情况下,从年-年,远晴只能凭借意志力硬生生挺过来,不停地在漩涡里挣扎求生。这样的状态一直坚持到年回国,一次偶然的机会,经自杀干预热线客服人员的劝说,医院确诊。
远晴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长达8年,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这样的情况实属常态。尽管1/3以上患者在首次出现双相障碍临床症状后1年内寻求专业帮助,但遗憾的是许多患者会像远晴一样要经过平均8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确诊,1/3以上患者甚至需要10年以上。
◎1/3以上患者在首次出现双相障碍临床症状后1年内寻求专业帮助。/澎湃新闻
不过,正如纪录片《人间世笼中鸟》中所展现,在医生眼中,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这类患者只是当下最需要治疗的“病人”。在生病之后,那些光鲜亮丽的标签也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自从确诊后,远晴也松了一口气,她觉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她不再将自己束缚于牢笼中囚禁,开始尝试着接受双相障碍,并与之和平相处。
PART.2
情绪犹如过山车:
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
不过,要想与疾病和平共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远晴不只是双相障碍患者,她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