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术前术后对比,真实案例分 [复制链接]

1#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黄某(女性,24岁)患上双相情感障碍13年,时而情绪低落、消极厌世,时而情绪高涨、暴躁易怒,情绪的极端变化令她无法像同龄人一样上学生活,医院住院治疗,却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而来自我院功能神经科医生团队,最终为她找到了希望。

黄某于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自述听见有人跟她说话,与听到的声音对话,看见有人在大树下盯着她看,怀疑有人要害她,所以感到紧张害怕,不愿出门与人接触,住院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不规律服药,病情复发。

据黄某的父亲描述,那段时间的女儿时而情绪低落、不开心,无故发呆、无故哭;时而情绪高涨,兴奋、话多,乱花钱,容易激惹、发脾气,说弟弟在水里下毒,奶奶要害她,一言不合就打骂父母,整个人就像“鬼上身”一样,总是做出一些让人不理解的行为举动。这一次再到精神卫生中心就诊,黄某的诊断结果变成了“双相情感障碍”,药物也从“利培酮”调整成了“奥氮平、碳酸锂、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但症状控制未有好转。后又住院治疗8次,药物足量足疗程服用后病情仍然发作。

年,黄某的父亲经人介绍,将黄某带至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在门诊,他向医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听说精神病手术有后遗症?手术会不会把人做傻了?”

对此门诊医生表示,几乎每天都有患者家属会问这些问题。精神疾病的外科手术在早期的发展中,由于医疗水平相比现在差很多,因此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如今我们采用的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其定位技术和手术方式都得到了升级,加上DTI技术可以精确显示脑功能神经传导束,因此神经调控的靶点可以远离大脑重要的功能区和智能区,术后不会影响患者的智力、记忆力、逻辑能力、语言能力、吞咽行走等正常的社会功能,家属可以完全放心。

多靶点手术计划系统定位神经核团的三维位置坐标

术后,黄某的精神状态佳,顽固性的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症状消失了,与家人的关系变好,原本遗失的亲情感回归,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对未来有自己清晰的规划,整体恢复情况良好,予以办理出院。

01:00

通过真实的案例对比可以看出,手术对药物难治性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是立竿见影的。相对于药物治疗而言,手术可直接调控大脑中的“情感环路”的神经核团,通过调节其神经递质代谢,从而达到控制和改善精神症状的目的。大量的神经解剖和电生理研究证实,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具有不同的神经支配功能,这是手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虽然手术是微创和安全的,但是,是否适合手术治疗,需要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专家的认真评估,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对于部分年老体衰或精神严重退化的患者,医生不建议手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